校园防“甲流”可提高洗手的次数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m/7232.html
点击上方蓝字 “双鸳冢”这则故事载于《情史类略》卷十八“情累类”,目前没有发现其他原始出处。
故事的男主角“林澄,字太清,侯官人,年十七”。他与女主角戴伯璘能成就青梅竹马式的爱情,靠的是戴伯璘的兄长戴贵。戴贵既是林澄的“同里”,又是“共学”,而且林澄就是在戴贵的“西轩”一起读书。林澄“一日,购得佳书,期贵分录”。林澄十天尚未完成自己应完成的抄书任务,而戴贵“五日已缮写成帖,且点画媚人”。林澄探问原因,戴贵说,是他的妹妹戴伯璘帮助完成的。于是,林澄对戴伯璘产生了爱慕之情。
有一天,戴贵不在“西轩”读书,只剩下林澄一人,而戴伯璘正好“刺绣帘中,窥生容颜韶秀,相视目成者久之”。林澄“情不自禁”,题诗于团扇之上。过几天,戴伯璘的侍女寿娘到“西轩”见到团扇上的题诗,便顺手带给小姐。“女见诗,知生之属意有在也。乃密赋古风一章,命寿娘寄生”。这首古风写得简捷明快,情意动人:“妾本葑菲姿,青春为谁主。欲结箕帚缘,严亲犹未许。怜君正年少,胸中富经史。相逢荷目成,怨绪千万缕。咫尺隔重帘,脉脉不得语。愿君盟勿谕,早谐鸾凤侣。莫学楚襄王,梦中合云雨。”
看来,古代福州有不少女子是思想开放,且敢作敢为的!
于是,“自后,书札往返,无间晨夕。上元之夜,女至西轩,赴生期约,鸡鸣而别,且订偕老之期”。然而,家中人却始终没有察觉。
“中秋之夕,生复会女于绣房”。此时,天降奇祸:“贵之家奴贵郎,持斧突入,意有所挟”,林澄在逃避时“触斧遽殒。女见生气绝,乃取罗帕自尽,双手抱生尸而死”。所幸,双方的亲人都是开明的,将两人的尸体合葬“于东郊清贵里,题曰双鸳冢”。此乃明“正德三年事”。
(来源:年3月27日《福州晚报》·王凌)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zn/11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