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城市规划,对城市未来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确定极少更改。福州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模样?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近日下发《关于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批复原则同意《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晚报君在福州市城乡规划局网站上找到了《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对比国务院的批复,进行了解读。
1原则同意《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国务院批复:福州是福建省省会、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福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逐步把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在支持福建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规划内容城市发展目标:福州市发展目标为“开放文明、和谐幸福、滨江滨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把福州建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谐的文化名城”。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年,其中:近期:-年;远期:-年;远景:年以后。
城市规划区:福州市城市规划区包括福州市区、长乐市、连江县和闽侯县南部11个街道乡镇(白沙镇、甘蔗街道、荆溪镇、鸿尾乡、竹岐乡、上街镇、南屿镇、南通镇、祥谦镇、尚干镇、青口镇),以及永泰县葛岭镇、塘前乡,罗源县松山镇、碧里乡。规划区面积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福建省省会、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
城市职能:省会、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商务商贸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旅游会展中心。
2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国务院批复: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中心村,优化村镇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做好区域性空间开发管制,根据福州市资源、环境条件和城市发展实际,研究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山海联动,促进中心城区与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协调发展。
规划内容城镇化水平预测:福州市城镇化水平:年为61.95%,规划年为69%,年为75%。
中心城区空架结构:构建“一核心、两新城、三组团、三轴线”的城市空间结构。一核心:鼓楼、台江、晋安区。两新城:南台岛、马尾新城。三组团:包括荆溪组团、上街南屿南通组团、青口组团。三轴线:包括传统城市服务轴、城市东扩发展轴、城市南进发展轴。传统城市服务轴:指沿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一直延伸至南台岛的南北向传统轴线,承担商业服务、行政办公、文化体育等综合服务功能。未来跨越闽江延伸至乌龙江沿岸。城市东扩发展轴:指承接传统城市服务轴向东部滨海延伸的区域发展轴,串联中心区、三江口片区以及长乐城区、滨海新城,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区域服务产业轴。城市南进发展轴:指承接传统城市服务轴向南部延伸的发展轴,串联中心区、上街南屿南通组团,以科技研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的区域科技发展轴。
3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国务院批复:到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规划内容城市人口规模: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年为万人,年为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福州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年为平方公里,年为平方公里。
4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国务院批复:要进一步完善公路、水运、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加强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重点防灾设施和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涝、防风、防震和防地质灾害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规划内容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按照构建区域快速运输通道、强化交通枢纽衔接的思路建设沿海快速铁路、沿海铁路货运专线,改造外福铁路,预留平潭至台湾通道、沿海铁路货运线通道;规划沈海高速公路复线(福州至永泰段、罗源至连江段)、京台高速公路(闽清至闽侯段、长乐至平潭段)、福清江阴至机场高速公路、东绕城高速公路及江阴、罗源湾、松下等港区疏港高速公路,预留京台高速公路平潭至台湾通道;实施长乐机场扩建工程,启动义序机场搬迁前期工作。规划期末形成以港口为龙头、机场为门户、铁路与公路运输为骨干、内河航运为辅助的综合运输体系。中心城区强化“中心城区—东部新城—长乐”快速通道,构建“两环十射”进出城快速通道。加强跨闽江及乌龙江通道规划,期末跨江通道将达到29座(含高速),核心区跨闽江平均间距控制在m左右。规划福泉连接线向东南跨越闽江(乌龙江),加强中心城区与长乐通道控制与预留。建设1号线、2号线、4号线三条线路,期末轨道线网总规模达到80公里以上。建立公交补贴长效机制,保障常规公交设施用地,期末居民全日出行中公共交通(含轨道)出行比例力争达到30%以上。
5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国务院批复: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支持发展绿色建筑。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划定城市蓝线保护范围,加强对滨海地区、生态景观廊道和水系的规划控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要加强对鼓山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
规划内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强水源涵养与保护,加强对重要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强化水土流失控制,划定建设限制分区、生态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防治规划,将福州市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绿地系统结构:按照“两江润城、碧山环城、水链织城、青峰缀城”的规划理念,构筑“一环八楔、两带一网、十一山多园”的绿化体系,形成以点带线,以线连面,“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一环八楔”:中心城区周边青山为屏障,构成福州中心城区外围的绿色生态环。八楔是从周边的绿色生态环沿金牛山、莲花山、金鸡山、鼓山、清凉山、青芝山、旗山、五虎山延伸的八条绿化廊道,形成楔状绿地,渗透入中心城区内部作为城市新城之间的绿带。“两带一网”:以闽江、乌龙江两岸滨江绿带形成贯穿中心城区的两条重要的绿化廊道。同时,结合中心城区内丰富的河网水系,形成沿白马河、晋安河、凤坂河、光明港、大樟溪等河流构建的滨水绿化网络。“十一山多园”:中心城区内的乌山、于山、屏山、高盖山、金鸡山等作为城市主要的山林公园,以西湖公园、温泉公园、金山公园等三十一个主要城市综合性公园构成城市公园绿地主体,形成山园相连。
6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国务院批复: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给规模、区位布局和相关资金投入。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与可能,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棚户区、城中村、城乡危房改造,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规划内容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布局:居住用地按照核心区、新城(南台岛新城、马尾新城)及组团(荆溪、上街南屿南通、青口组团)、轨道沿线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等四个地区进行布局,分别采取差异化的规划对策。核心区:以存量改造更新为主、增量开发建设为辅,适当疏解鼓楼、台江旧城区居住人口。对旧居住区和城中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和改造,配建适量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新城及组团:在满足产业所需的居住功能的基础上,提升生活配套水平,承担周边区域的居住需求,增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给。轨道沿线地区:采取高密度开发,鼓励居住与其它适宜功能混合布局。优先提供面向中低阶层的普通商品住房。其他地区:承担本地区就业岗位的居住职能,紧凑布局,集约利用土地。
7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国务院批复:要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要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紫线管理要求,重点保护好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华林寺大殿、昙石山遗址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加强绿化工作,划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线保护范围。保护好屏山、乌山等自然山体以及闽江、乌龙江等水体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强对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控制和引导,突出山、水、绿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及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的风貌特色。
规划内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山城合抱、派江吻海”的大山水、大园林空间格局为依托,以“城为中心,江为纽带,山为背景”,整合利用现存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一城八镇(村)、一江一湖、百河润邑、群翠绕城”的名城空间格局。从整体上保护历史城区“一路串两厢”的用地形态和“三山鼎立、二塔对峙、样楼独秀、一线贯串、内水萦绕、襟江带湖”的城市空间格局特色。对历史文化街区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9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闽清坂东镇、长乐潭头镇二刘村以及闽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林浦、螺州、阳岐、南屿、青口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进行保护。
8严格实施《总体规划》国务院批复:城市建设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坚持依法治市,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规划》是福州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实施《总体规划》的重点和建设时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包括各类开发区)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的规划管理,市级城市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要加强公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的意识。驻福州市各单位都要遵守有关法规及《总体规划》,支持福州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福州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规划内容近期建设目标:到年,以“富民强市、和谐宜居”为发展目标,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力争用3~5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总量、质量和城市建设水平、管理水平居全省第一,比全省提前三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努力建设经济实力雄厚、体制机制灵活、生活品质优越、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的省会中心城市。近期人口和用地规模:至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平方公里。
远期建设目标: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使福州市成为结构布局合理、生态环境良好、城市景观优美、各项城市设施完善的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有较强经济竞争力的现代化大都市。远景人口规模:至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规模为万人。远景用地布局结构:形成“一主、三轴、多新城(组团)”的布局结构。“一主”是城市核心区,即闽江北岸地区。“三轴”是指福州城市发展的三条主要的发展轴线,分别是城市传统服务轴、城市“东进”发展轴和城市“南拓”发展轴。“多新城(组团)”包括马尾新城、南台岛新城、长乐城区、滨海新城以及中心城区的荆溪、上街南屿南通、青口等其他组团。各新城组团之间由河流、山体以及绿廊自然隔离。
点我查看《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1.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年,其中:近期:-年;远期:-年;远景:年以后。
2.城市发展目标:福州市发展目标为“开放文明、和谐幸福、滨江滨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把福州建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谐的文化名城”。
3.城市规划区:福州市城市规划区包括福州市区、长乐市、连江县和闽侯县南部11个街道乡镇(白沙镇、甘蔗街道、荆溪镇、鸿尾乡、竹岐乡、上街镇、南屿镇、南通镇、祥谦镇、尚干镇、青口镇),以及永泰县葛岭镇、塘前乡,罗源县松山镇、碧里乡。规划区面积平方公里。
4.市域人口规模预测:福州市域总人口:年.5万人,规划年为万人,年为万人。:福州市域城镇人口:年.8万人,规划年为万人,年为万人。
5.城镇化水平预测:福州市城镇化水平:年为61.95%,规划年为69%,年为75%。
6.市域空间结构:规划福州市域形成“一区两翼、双轴多极”的空间结构。一区:福州中心发展区。两翼:南翼发展区和北翼发展区。“南翼”即福清和平潭,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港口资源条件,发展港口工业及其它临海重工业,建设成为福州市乃至全省的重要产业基地。“北翼”即罗源和连江部分地区,应该依托台商投资区扩区的优势、重点发展以能源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基地。双轴即沿海发展轴和沿江发展轴。多极:福州市其它经济增长极,“多极”包括永泰县城以及福州西部山区(主要指永泰、闽清、闽侯)的中心镇,永泰县城承担一定区域内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极功能。中心镇重点承担镇域及其相邻地区服务中心和产业集聚区功能。
7.市域产业布局:市域形成罗源湾能源原材料产业基地、马尾—长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基地、海西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青口汽车产业基地、长乐空港动漫和IT产业基地、长乐汽配纺织产业基地、松下港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基地、福清光电等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江阴湾临港产业基地共九大产业基地。
8.城市性质:福建省省会、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
9.城市职能:省会、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商务商贸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旅游会展中心。
10.城市人口规模: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年为万人,年为万人。
11.城市用地规模:福州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年为平方公里,年为平方公里。
12.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构建“一核心、两新城、三组团、三轴线”的城市空间结构。一核心:鼓楼、台江、晋安区。两新城:南台岛、马尾新城。三组团:包括荆溪组团、上街南屿南通组团、青口组团。三轴线:包括传统城市服务轴、城市东扩发展轴、城市南进发展轴。传统城市服务轴:指沿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一直延伸至南台岛的南北向传统轴线,承担商业服务、行政办公、文化体育等综合服务功能。未来跨越闽江延伸至乌龙江沿岸。城市东扩发展轴:指承接传统城市服务轴向东部滨海延伸的区域发展轴,串联中心区、三江口片区以及长乐城区、滨海新城,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区域服务产业轴。城市南进发展轴:指承接传统城市服务轴向南部延伸的发展轴,串联中心区、上街南屿南通组团,以科技研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的区域科技发展轴。
13.空间管制区划:根据资源环境、工程地质和城市安全条件,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将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用地划定为禁建区、限建区、已建区和适建区,并加强对四区的空间管制和建设引导。
14.工业用地布局规划:规划中心城区内集中形成七个产业集聚区。即晋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马尾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青口汽车产业集聚区、亭江先进制造业集聚区、荆溪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上街南屿南通科技研发产业集聚区、福州西部创意创新产业集聚区。
15.物流用地规划:规划中心城区内集中形成四个物流中心,即马尾港口物流中心、杜坞物流中心、青口物流中心、南通物流中心。
16.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布局:居住用地按照核心区、新城(南台岛新城、马尾新城)及组团(荆溪、上街南屿南通、青口组团)、轨道沿线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等四个地区进行布局,分别采取差异化的规划对策。核心区:以存量改造更新为主、增量开发建设为辅,适当疏解鼓楼、台江旧城区居住人口。对旧居住区和城中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和改造,配建适量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新城及组团:在满足产业所需的居住功能的基础上,提升生活配套水平,承担周边区域的居住需求,增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给。轨道沿线地区:采取高密度开发,鼓励居住与其它适宜功能混合布局。优先提供面向中低阶层的普通商品住房。其他地区:承担本地区就业岗位的居住职能,紧凑布局,集约利用土地。
17.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市级中心,以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南北轴线和闽江两岸东西轴线为核心,结合老城历史风貌的保护,保持和发扬传统特色,形成与商务、旅游、休闲相结合的辐射全省的商贸服务中心。新城中心:南台岛新城中心位于南台岛南侧,利用义序机场搬迁建设契机,培育行政办公、商业商务、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职能,优化核心区与南台岛传统城市服务轴的服务能级,成为中心城区向南跨越闽江发展的重要培育中心;马尾新城中心,位于闽江沿岸,承担福州服务沿江功能。整合空间资源,优化城市环境,塑造新城形象,打造高品质的滨江商务办公、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中心。组团中心:荆溪组团中心位于荆溪镇区,提高服务能力,优化城市环境;上街南屿南通组团中心:位于浦上大桥南、湾边大桥以北,结合大学城、科技产业集中区建设,重点建设现代商业设施,完善教育、医疗等公益性服务设施,同时吸引企业总部或区域性分支机构入驻,配套建设商业、文化、体育休闲设施,构筑乌龙江南岸核心服务地区;青口组团中心:位于青口、祥谦镇区,提高服务能力,优化城市环境。
18.绿地系统结构:按照“两江润城、碧山环城、水链织城、青峰缀城”的规划理念,构筑“一环八楔、两带一网、十一山多园”的绿化体系,形成以点带线,以线连面,“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一环八楔”:中心城区周边青山为屏障,构成福州中心城区外围的绿色生态环。八楔是从周边的绿色生态环沿金牛山、莲花山、金鸡山、鼓山、清凉山、青芝山、旗山、五虎山延伸的八条绿化廊道,形成楔状绿地,渗透入中心城区内部作为城市新城之间的绿带。“两带一网”:以闽江、乌龙江两岸滨江绿带形成贯穿中心城区的两条重要的绿化廊道。同时,结合中心城区内丰富的河网水系,形成沿白马河、晋安河、凤坂河、光明港、大樟溪等河流构建的滨水绿化网络。“十一山多园”:中心城区内的乌山、于山、屏山、高盖山、金鸡山等作为城市主要的山林公园,以西湖公园、温泉公园、金山公园等三十一个主要城市综合性公园构成城市公园绿地主体,形成山园相连。
19.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山城合抱、派江吻海”的大山水、大园林空间格局为依托,以“城为中心,江为纽带,山为背景”,整合利用现存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一城八镇(村)、一江一湖、百河润邑、群翠绕城”的名城空间格局。从整体上保护历史城区“一路串两厢”的用地形态和“三山鼎立、二塔对峙、样楼独秀、一线贯串、内水萦绕、襟江带湖”的城市空间格局特色。对历史文化街区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9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闽清坂东镇、长乐潭头镇二刘村以及闽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林浦、螺州、阳岐、南屿、青口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进行保护。
20.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按照构建区域快速运输通道、强化交通枢纽衔接的思路建设沿海快速铁路、沿海铁路货运专线,改造外福铁路,预留平潭至台湾通道、沿海铁路货运线通道;规划沈海高速公路复线(福州至永泰段、罗源至连江段)、京台高速公路(闽清至闽侯段、长乐至平潭段)、福清江阴至机场高速公路、东绕城高速公路及江阴、罗源湾、松下等港区疏港高速公路,预留京台高速公路平潭至台湾通道;实施长乐机场扩建工程,启动义序机场搬迁前期工作。规划期末形成以港口为龙头、机场为门户、铁路与公路运输为骨干、内河航运为辅助的综合运输体系。中心城区强化“中心城区—东部新城—长乐”快速通道,构建“两环十射”进出城快速通道。加强跨闽江及乌龙江通道规划,期末跨江通道将达到29座(含高速),核心区跨闽江平均间距控制在m左右。规划福泉连接线向东南跨越闽江(乌龙江),加强中心城区与长乐通道控制与预留。建设1号线、2号线、4号线三条线路,期末轨道线网总规模达到80公里以上。建立公交补贴长效机制,保障常规公交设施用地,期末居民全日出行中公共交通(含轨道)出行比例力争达到30%以上。
21.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强水源涵养与保护,加强对重要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强化水土流失控制,划定建设限制分区、生态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防治规划,将福州市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近期建设目标:到年,以“富民强市、和谐宜居”为发展目标,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力争用3~5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总量、质量和城市建设水平、管理水平居全省第一,比全省提前三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努力建设经济实力雄厚、体制机制灵活、生活品质优越、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的省会中心城市。近期人口和用地规模:至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平方公里。
23.远景展望目标: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使福州市成为结构布局合理、生态环境良好、城市景观优美、各项城市设施完善的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有较强经济竞争力的现代化大都市。远景人口规模:至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规模为万人。远景用地布局结构:形成“一主、三轴、多新城(组团)”的布局结构。“一主”是城市核心区,即闽江北岸地区。“三轴”是指福州城市发展的三条主要的发展轴线,分别是城市传统服务轴、城市“东进”发展轴和城市“南拓”发展轴。“多新城(组团)”包括马尾新城、南台岛新城、长乐城区、滨海新城以及中心城区的荆溪、上街南屿南通、青口等其他组团。各新城组团之间由河流、山体以及绿廊自然隔离。
福州晚报全媒体部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zn/11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