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者杜一用
主动作为下,厦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上取得了成效,但也应当看到,以厦门现有的房价收入比想留住自己培养的大学生,吸引力仍然不够。对厦门来说,管住过去已经飞得太高的房价依然任重道远。
01
“双一流”院校居留率排名垫底
哪里最难留住自己培养的大学生?
或许很多人根本就不会相信,在最新公布的中国“宜居宜游”10座城市排行榜上位居第一的厦门,居然会成为全国第二难留住自己培养的大学生的城市。但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团队的统计结果告诉你,这是事实!
中国联通基于4亿手机用户,通过年龄、手机信令等近三年的数据,获取全国家高校的毕业生样本,并采用外推专利算法扩至全量人群,最终分析出近三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流动情况。
分析结果显示,近三年大学生流失最为严重的第一梯队省份分别为湖北、湖南、江西、黑龙江和广西,那大学生都去了哪?根据数据,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排在第7位,居于新疆之后,青海之前。
各地的大学生流出数量依各地高校数量而异,武汉高校众多,加上自身的留不住,因此成为35个统计城市中流失大学生数量最多的一个,福州排在第20位,厦门排在第29位。就此指标而言,厦门称得上优异。
但居留率才是更能说明问题的统计指标。在最难留住自己培养的大学生城市排名中,排在第1位的是兰州,第2位的是厦门。福州排第25位,武汉排第17位,都属于优等生系列。
兰州、厦门、福州三座城市对应的应届生居留率分别为45.9%、49.2%、60.6%。不过,细化到更垂直的指标,“双一流”院校居留率变成49.6%、26.9%、42.0%,非重点院校居留率则变成45.5%、52.9%、63.4%。
数据可见,如果把“双一流”院校居留率放大,厦门留不住自己培养的大学生情形还要更加严重,厦门26.9%的“双一流”院校居留率实际上排名第1位,排名第2位的是南昌,“双一流”院校居留率为37.9%。并且,厦门与南昌的数据落差超过了此后每两座相邻城市之间的距离。
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座“双一流”高校,统计数据实际上表明,厦门大学每年仅有大约1/4强的应届生留在了厦门。
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尤其离不开高端人才,而城市却留不住自己培养的高端人才。对厦门来说,这种处境很尴尬。
02
房价收入比是绕不过去的坎
高房价始终是几乎所有关于厦门话题绕不过去的一个梗,在留住应届毕业生和推动产业发展上,高房价却是实实在在的阻碍。
媒体关于厦门为什么留不住自己培养的大学生的分析,基本上集中在两点,一是房价不菲,二是产业有限。房价不菲意味着生活成本高,产业有限意味着择业空间不够大,而择业空间意味着可以决定购房能力的收入水平。大学生参加工作后很快面临成家立业,房价和择业机会是他们首先不得不面对的选项。
因此,房价收入比就成为厦门留不住自己培养的大学生的罪魁祸首。
澎湃新闻的分析认为,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厦门的居住成本太高了。根据安居客的统计,如今厦门的二手房平均单价超过了5万元每平米,和北上深一个水平,但另一方面,厦门在年的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只有不到元。
根据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团队发布的数据,厦门房租收入比36.7%,仅次于北京58.3%、深圳58.2%、上海49.9%、杭州38.6%之后,排在第5位。厦门房价是比房租更高的生活成本,厦门高房价下对应届毕业生的购房压力由此可见一斑。
就一座城市对应届大学生的吸引力而言,厦门也没有太突出的优势。
在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团队统计的“最吸引外地大学生”单项指标中,北京以16.55人/万人、深圳以15.59人/万人、上海以14.14人/万人、杭州以11.03人/万人、广州以10.22人/万人居前5位,厦门以3.20人/万人居第18位,福州以2.55人/万人居第23位。
厦门对应届大学生的吸引力一般背后,对应的是择业机会。就“就业竞争度”指标而言,厦门排在北京、杭州、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福州、武汉之后,居第9位。
一座房价高,收入不算高,生活成本不低,而就业竞争又偏于激烈的城市,对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而言,难言有多强的吸引力。
好在,厦门已然意识到了症结所在,在最新一轮楼市松绑政策的呐喊声中,至少还没有听到厦门擂鼓的声响。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安居客图片来自于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