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欢庆80周年校庆之际,海峡联合研究院林学中心传来喜讯,国际顶级学术刊物《Science》将于10月21日发表该中心林辰涛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
10月20日,学校在博学报告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林辰涛教授团队的这一重大科研突破。省政协副主席郭振家、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剑津、省农业厅副厅长王智桢、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省农科院副院长翁伯琦、省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处处长潘绣文,校领导叶辉玲、兰思仁、庄祥生、曾华平、林文雄、王宗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林学中心主任林辰涛教授出席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林文雄主持。
兰思仁校长在会上致辞。他代表学校向林辰涛教授及其团队取得的这一重大科研成果表示热烈祝贺;向八十年来关心支持福建农林大学建设和发展的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他说,福建农林大学是福建省高水平建设大学,是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的大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雄厚的办学实力。此次在《科学》上发表的研究成果是林辰涛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的结果,也是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突出内涵发展,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结果。
他表示,学校将以80周年校庆为新的起点,按照尤权书记、于伟国省长提出的“弘扬优良传统发挥特色优势努力建设“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要求,努力锻造一流的创新能力、培养一流的学生、构建一流的治理体系、建设一流的大学文化。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我省建设创新型省份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成果;为福建发展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林辰涛教授介绍研究成果
林辰涛教授代表研究团队从什么是隐花色素,隐花色素控制动物对地球磁场的感应、生物的光周期与月周期感应、生物钟、植物生长发育,发现隐花色素原初光反应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等方面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科学发现,并回答了现场记者的提问。
林辰涛教授团队这一研究论文为《拟南芥蓝光受体蛋白——隐花色素2的光激发与光钝化机制(PhotoactivationandinactivationofArabidopsiscryptochrome2)》,该研究首次解析了植物蓝光受体原初光反应的分子机制,为未来提高农林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精准调控农林作物花期等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对我国乃至全球农业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福建农林大学在光信号传导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在该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悉,这是福建省属高校首次在《Science》上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由我校牵头,联合吉林大学、日本理化研究所、韩国全南国立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五个研究机构共同完成。
光是影响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系的重要环境因子。动植物均通过光受体蛋白感受感知光信号,其中隐花色素(Cryptochrome)是一类在生命进化过程中极为保守的蓝光受体蛋白。隐花色素控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生长发育、昆虫鸟类的磁场感应、以及人类的生物钟与昼夜节律。植物隐花色素蛋白(CRY)通过其称之为黄素(Flavin)的吸光基团吸收光子以激发原初光反应。激发态隐花色素蛋白通过与其信号蛋白(CIB1、SPA1、COP1等)的相互作用而调控下游功能基因表达。隐花色素自年在植物上首先发现以来其原初光反应的分子机制众说纷纭不甚了然。
福建农林大学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了植物隐花色素的光诱导蛋白质二聚化反应为其原初光反应的关键步骤,同时发现了隐花色素的二聚化反应受到两个隐花色素抑制因子(BIC)的调控以决定植物光受体的活性与信号強弱,进而调控光合作用、光形态建成、以及开花时间等植物生长发育进程。该研究同时发现人类隐花色素也具有二聚化反应。
林辰涛教授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经济网、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东南快报、福州晚报、福建电视台、福建教育电视台、新华网、东南网等近20家媒体记者出席了新闻发布会。研究团队主要骨干、师生代表多人参加发布会。
来源:校园网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白癜风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