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恢复 http://pf.39.net/xwdt/161105/5036053.html
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
我们需要有信仰,需要知道真相,需要真诚地、深情地向这些宣教士说声:“谢谢!”更需要感恩上帝。01,狄考文夫人朱莉娅(JuliaA.Brown-),年幼时失去双亲,寄居舅父家中,18岁开始自谋生计,25岁与狄考文结婚。结婚不久,追随狄考文申请、筹备海外宣教,年,他们来到山东登州创办蒙养学堂。狄考文四出布道,蒙养学堂主要靠狄考文夫人照管。她不仅教授孩子们宗教常识、地理、历史、西方音乐,还无微不至地照料孩子们的生活起居,钉纽扣、叠被子、整洁卫生、消灭虱子,培养学生诚实做人、关爱贫苦,深受学生们的爱戴。狄考文夫人编写的《圣诗谱——乐法启蒙》不仅是一本详细的乐理视唱教材,还是一本融合了山东民歌风格的赞美诗,据现存资料来看,她很可能就是近代最早把西方音乐教育引人中国的人,可以说是她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之先河。狄考文夫人一生未育,把全部精力和爱都给了她所教授的孩子们。近代山东多灾多难,捻军两次北上,甲午战争日军多次炮轰登州,数次大灾荒,都给山东和登州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和恐慌。每次天灾人祸期间,狄考文夫人都不顾个人安危,不眠不休,昼夜看护学生、救危扶困。狄考文夫妇从收留六名贫苦流浪少年开始创办蒙养学堂,经过数十年备尝艰难,在海滨一隅的小城里,终于扩建成近代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登州文会馆。狄考文夫人60岁生日那年,她的新老学生们精心缝制了一件丝织品装饰的披风,绣上了每个人的名字,并请人特制了一幅烫金匾额,上书“育英寿母”字样,表示对辛勤培育他们的这位异国女教师由衷的感激。在远赴鲁西北的一次赈灾结束时,当地村民送她一把绣着她救助的个村庄名字的“万民伞”,并设法弄到一顶官轿,前呼后拥抬着她经县衙门前的大街,一直送出驻地六里多路。狄考文夫人02,梅理士夫人安妮特(AnnetteE.Thompson-),美国纽约人,曾经在罗契斯特启喑学校从教数载。年,安妮特毅然来到了山东登州,同年,与梅理士结婚,婚后中文名字梅耐德。年,夫妇二人用美国罗彻斯特聋儿学校“无声工作者”组织赠送的50美元,开始在登州招收聋哑学生入学,第二年,学馆取名登州启喑学馆,这是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启喑学馆采用美国罗杰斯特聋哑学校教材和自编的《启喑初析》为教材,用口语、手指语和手势语教学。由于当时国人对聋儿教育不理解,那时没有聋哑人进学堂这种事,开始时尽管不收学费、管吃管住,但中国人对外国人办聋哑人学堂始终疑虑重重。因此开学之初,只招来两名学生:李三元和刘堂凯。刘堂凯进步很快,学会了写个字,认识多个汉字,能分辨出方言在音节上发音轻重的不同。年,启喑学馆已经有了11名学生。同年5月,梅理士夫妇返回美国休假。休假期间,夫妇二人走遍美国,呼吁更多的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