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种台湾特色小吃空降常德
我市举办首届台湾美食节拉近两岸民众距离
余光中在《乡愁》中写到:“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思乡情谊的抒发。为了弘扬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促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拉近两岸民众的距离。12月23日至年1月3日,由常德日报传媒集团举办,台北夜市观光发展协会承办的首届台湾美食节将在高山街广场火热举行。届时,将最具台湾特色的文化、生活与美食呈现给我市人民。
“蚵仔煎、棺材板、苏妈妈汤圆、鼎边锉、度小月担仔面、割包(“虎咬猪”)、甜不辣、大肠包小肠、彰化肉圆、鲁肉饭”等台湾百种特色小吃,以其精致、典雅、味美、鲜香的特色,让宝岛台湾的美食名满中华。这次来常德市高山街商业广场的共有50多家,品种近70种,食材全部来自台湾,由台湾同胞现场制作。这不是一次寻常的寻味之旅,常德人民不需跨越海峡,也能品味到舌尖上的台湾美食,两岸乡土味道在舌尖上绽放、交流的同时,更能让两岸人民彼此理解、走近和包容。
接下来,小编就带你走进台湾美食节,认识十大台湾特色小吃,感受独特的台湾风情。
1.蚵仔煎
蚵仔煎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台南安平地区一带的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的传统点心。现在是台湾夜市里相当普遍的一道小吃,新鲜的蚵仔是这道美味的重要元素,将蚵仔淋上调和太白粉与地瓜粉的粉浆,加上蛋、青菜下平底锅以大火油煎,食用时再淋上特调的酸甜酱汁,味道香郁令人垂涎。
蚵仔煎虽然到处都吃得到,但是很多人还是要到蚵仔产地去吃,例如要到台南安平、嘉义东石或屏东东港去,因为要做出好吃的蚵仔煎,最首要条件便是采用新鲜的蚵仔,这些新鲜蚵仔在产地现剥现卖,不必因为长途运送而浸水,所以颗颗肥美硕大、鲜美无比,做出来的蚵仔煎自然丰盛多汁。
2.棺材板
台南知名小吃“棺材板”犹如厚片土司般大小,将厚片土司切成三长条,放到油锅里,得翻面炸得又酥又脆,用作棺材板,切起一片酥脆的表皮当盖子,把里头挖空,填入鸡肉、鸡肝、虾仁、红萝卜、马铃薯、牛奶等配料,再以吐司盖起,这道小吃需趁热切块品尝。
因为吃多了会腻,日前有业者将它改良成“迷你版”,只有1/3大小,从方型变成长条型,外观更像棺材,里头加的馅料,也去除“下水”,换上鸡肉及杏鲍菇,可以拿着边走边吃,味道更好。
3.苏妈妈汤圆
南投埔里的“苏妈妈汤圆”,口味香浓甜美,尤其是汤圆的软滑,让郭台铭也超爱。苏妈妈汤圆开了已有30年,是当地很赞的人气店,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一次偶然机会里尝到了苏妈妈汤圆,龙心大悦,逢人推荐。
苏妈妈汤圆能自然滑溜、入口软绵细致,便是糯米团的处理工夫很扎实,用的是生糯米浸泡、研磨成糯米浆,再经过重压成糯米团制作,其中多采手工制作,一点工都偷不得。
苏妈妈汤圆的甜汤圆,汤底是用桂圆、红枣、白木耳及焦糖熬制而成,还加入了红豆、红枣、桂圆、小薏仁等,有常客赞只吃半碗,也能达到十足的幸福感。”
4.鼎边锉
许多人到基隆,都想一尝鼎边锉的口味。日本NHK独家专访,特地来基隆摄影专辑其制作过程。鼎边锉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里这算是家常小吃。
里面有肉羹、虾仁羹、金针、香菇、木耳、鱿鱼、小鱼干、竹笋、高丽菜,内容丰富,是标准的汤好料多。然而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称之“鼎边锉”。“锉”是台语,为爬滚的意思。其制作是用米磨成米浆,沿着大锅鼎边滚下,米浆滑滚的动作叫锉,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边锉。鼎边锉以邢家所做最为有名。
鼎边锉,台南著名小吃,来自明末清初闯王李自成落难民间,向百姓乞讨用以果腹的逃难点心,登基后因怀念这样一道点心,不只为其命名还订为御菜,流传至今。
5.度小月担仔面
台南小吃最有名的就属位于民族路二段的“度小月担仔面”了。其由来是因为第一代创始人,原本是以捕鱼为生,但因捕鱼人全靠天吃饭,常常因为天候不佳,过着“小月”(生意清淡的月份)的生活,于是干脆挑担卖面,度过小月生活,后来干脆取个名字叫“度小月担仔面”,没想到一碗小小碗的担仔面就卖过百年。
”度小月担仔面”的制作看起来很简单,只见伙计手抓一把丝面,在大锅汤里涮一涮,然后捞起,倒进碗,撒上配料,再加上高汤,一碗香喷喷的“度小月担仔面”就算大功告成了。汤头很好喝,油却不腻,香而不浊,面条也好吃,筋道既耐嚼,又爽滑柔韧。
度小月担仔面有两件“秘密武器”:一是有以祖传秘方精炖的肉燥;二是有以虾头熬制成的高汤。台前功夫简单,台后功夫做足,这就是度小月担仔面有别于其它汤面的原因,至于精炖肉燥和熬制虾头的火候如何掌握,那就是店家的秘密了。
6.割包(“虎咬猪”)
台湾的小吃种类众多,不过其特色能与美国汉堡相比的,或许就是割包了。白面皮割包蒸好后,就像一个张开的虎嘴,里面包满猪五花肉,因此这种食物又被称为“虎咬猪”。
割包原本是尾牙(农历12月16日)时才吃的小点心,如今已在台湾夜市普遍吃得到。外型宛如中式汉堡,白皙、松软如包子一般,趁热夹进而入口即化的猪肉和酸菜、再撒上花生粉与香菜,气味芬芳、口感绝佳。
位于公馆商圈内的“蓝家割包”,传统的割包与四神汤是许多人到公馆来一定要品尝的美味。蓝家割包面皮绵密,并将温体猪肉爆香炒过,瘦肉与肥肉分开卤制,多年熬煮下来的老卤汁加在肉中渗透入味,夹上纯花生粉、酸菜、香菜,几种配料不会偏甜、偏咸、偏酸,融合的恰到好处。
另外,加入芡实、糯薏仁、莲子、淮山等食材的四神汤,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料多实在满满的一碗汤加上一个丰富的割包,就可以满足你的胃。
7.甜不辣
有50多年历史的赛门甜不辣一直安稳地坐在台湾本地小吃甜不辣的第一位的交椅上,不光是因为它的年头长,更重要的是这种风味独特的小吃充满了变化与想像。赛门甜不辣的招牌来自70年代风靡台湾的国外电视剧《七海游侠》,其中的男主角名叫赛门·邓普拉,由于“邓普拉”与“甜不辣”的发音接近,才有了这么一个有趣的店号。赛门甜不辣的全手工制作工艺也是保证口感的重要因素,多少年来不曾改变,一碗甜辣酱混杂的美食就在这里多年如一日地任凭风霜改变
8.大肠包小肠
大肠包小肠是台湾相当普遍的小吃,炭火烧烤的大肠外皮微酥,内馅米粒饱满,夹上风味绝佳的香肠,铺上酸菜、小黄瓜、姜片与菜脯蛋等小菜,一口咬下肉汁四溢,满嘴的美味。而这么有特色的传统小吃,在东海夜市就能找到。位于东海大学西门町的官之霖大肠包小肠,是东海夜市里颇具特色的小吃。
9.彰化肉圆
台湾各地皆有可囗小吃,闻名遐迩的彰化肉圆以内容丰富而取胜。说起彰化肉圆的历史,要追溯到年前的一次大水灾。
当年,台湾北斗这个地方原有72个庄头,历经一次严重水灾后,仅剩下52个庄头。当地居民没有东西吃,就把甘薯捣成粉再加些糖来充饥,由于甜食容易吃腻,又有人做了带有咸味的肉圆,没想到颇受欢迎。后来经过长期传播、改进,就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彰化肉圆。
彰化肉圆的主要材料是特选番薯粉(清明节后产制),上等猪肉、香菇、蛋黄、冬虾、竹笋配葱、玉桂香料,经过配制炊蒸,即是圆形表皮润泽富弹性的半成品。放入不温不燥的油锅炸上数分钟,捞起浇洒特制的佐料一一糯米、花生、芝麻,糖搅拌而成的甜酱,加上上等壶底酱油。吃起来感觉皮Q馅香,味道可囗。
10.鲁肉饭
“卤肉”,在台湾被“道地”地称之为“鲁肉”,而把“地道”说成“道地”,却是当地人最爱的一种表述方式。从台北的星级酒楼、到台湾的乡村角落,只要是饭店,就有“鲁肉饭”吃。
传统的“鲁肉”由猪腿肉、猪皮、绍酒、酱油、汤汁等原料卤成。在台北林森路一家“便当”里,老板娘告诉记者,传统的“鲁肉”是把猪肉、猪皮剁细成肉燥后,用多种配料“卤”,好吃不好吃,“工夫”全在配料上。
有台湾朋友说,在花样繁多的台湾饭食小吃中,一碗正宗的鲁肉饭要具备饭又香又韧,鲁肉多汁,肥美而不油腻的特点,外加鲜脆可口的腌制酱菜。
但好吃的鲁肉饭,关键就在于肉要先汆去腥味,再卤得入味,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位,鲁肉饭才“道地”。
小编温馨提示:
1.现金券:凭本报发出的10元现金券,可在美食节活动现场抵用现金(可叠加使用),总有张发给全市的市民,先领先得。
2.领券方式:
一、通过扫描常德晚报·玩转常德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专治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ys/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