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庄然通讯员周晨伟
12月13日一大早,贵州居民骆先生夫妇在镜子前反复整理着着装,随后自驾前往福州市马尾区,他们“疫情期间不敢坐其他交通工具,只有自己开车,才能保证沿途接触的人少,才能顺利见到儿子。”
这一天,他们等了整整18年!
“警官,我们出发了!”车上,小骆的母亲郑女士激动不已,尽管马尾警方数日前已告知她孩子被寻回,这位每日自责的妈妈仍数度落泪。
年3月2日下午4点半,在马尾务工的郑女士如往常一样下班回家,发现早在半小时前就该到家的7岁孩子小骆却不见踪影。郑女士和骆先生顿感不好,动员所有亲戚、朋友、邻居、同事到处寻找,但始终不见小骆踪影。马尾区公安局刑侦大队接警后随即展开搜寻、调查,依然杳无音讯。
“爸爸,我走了。”骆先生没想到,小骆上学前跟他打的这声招呼,竟成了18年来父子俩的最后一次对话。
此后,骆先生夫妇一边在马尾打工,一边寻找儿子,均无果。直到年,因租住的民房拆迁,他们才回到贵州老家。
18年来,马尾区公安局领导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刑侦办案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查找小骆的工作从没停下。年中旬,刑侦大队开始对辖区相关案件进行又一轮全面梳理,补充完善每一宗案件所缺失的资料信息。接手工作的重案队民警再次联系上了骆先生夫妇,补充完善小骆被拐案所缺失的相关资料,并录入打拐DNA系统。
年11月初,转机出现了。
刑侦大队接到省公安厅下发的涉拐线索,民警遂对小骆儿时的入学照片开展人像比对,在对余个高度相似的照片逐个反复比对排查后,发现泉州安溪的“小许”和小骆的五官特征高度相似,便联系当地公安机关进行核查。
刑侦大队也迅速组成工作专班专门赶赴安溪提取“小许”血样,并多次前往“小许”生活地走访取证,查清其身世,最终确认“小许”系骆先生夫妇走失了18年的孩子小骆。
12月14日,马尾区公安局内,骆先生夫妇见到日思夜想的孩子,三人紧紧抱在一起,相拥而泣。“谢谢马尾警方,从来没有放弃过帮我们找孩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ys/15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