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年9月2日),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兜不住了!30个重点城市,全线下跌”。说的是,在国内30个重点城市中,今年前8个月,新建商品住宅的销售量,和年同期相比,全部下跌,无一例外。就是和今年7月份相比,也只有天津、南宁、徐州、无锡4个城市稍有增加或者持平,其他26个城市,包括前两年房地产市场极其火爆的深圳、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的销售量,都在下降。
文章说,今年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的销售量,和今年7月份相比,下跌幅度超过20%的城市有7个,它们分别是四川省成都市、河南省郑州市、福建省厦门、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长春市、湖南省长沙市、江苏省南京市。这7个城市,除了大连和厦门是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以外,其他5个,都是省会城市。
在新建商品住宅的销售量持续减少的情况下,新建商品住宅的库存量却不断增加。库存量增加最多的两个城市是,山东省青岛市、湖北省武汉市。这两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的狭义库存量,都在万平方米之上。与此同时,楼市的去化周期也在延长。辽宁省大连市、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福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云南省昆明市、河南省郑州市、吉林省长春市的去化周期,都在24个月以上。而辽宁省大连市的去化周期,竟然高达38.9个月!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大连全市,一间房也不盖,现有的商品住宅,也需要近39个月才能全部卖出去。
要知道,国家住房和建设部与自然资源部划定的商品住宅去化周期的安全警戒线,是12个月。超过12个月的去化周期,都在两部委划定的安全警戒线以外。在30个重点城市中,只有上海市、陕西省西安市、浙江省杭州市、山东省济南市、浙江省宁波市、安徽省合肥市6个城市的去化周期在12月之内,其他24个城市的去化周期,都在国家住建部和国家自然资源部划定的安全警戒线之外。
由此可见,现在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确实是持续低迷。众所周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许多城市就开始了重磅救市活动。像河南省郑州市,从今年3月1日开始出台19条强力救市措施后,在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在4月份又出台了10条救市措施,结果,还是惨败而归。这让那些城市决策者,也大惑不解。前些年的救市,都是立竿见影,政策一经发布,房价顿时飙升,各个售楼处都是人头攒动,人潮汹涌,百人、千人甚至万人抢购一套房子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个百试不爽的方法,没有想到,在今年失灵了。
不管卖地者、开发商、以及专家、教授、包括媒体等,使出浑身解数,使用各种手段,甚至威逼利诱(山东省青岛市就发明了“恶意不买房”的名词),任他们喊破了喉咙,老百姓都是无动于衷,根本不予买账。显然,这些“刁民”根本不响应号召,也根本不听忽悠,照样我行我素,不理不睬。反正,就是不买房,谁也不能强行捆绑他们。
按说,商品房是商品,就应该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房价有涨有跌才正常,价格让人买得起才对。可是,那些既得利益者,非要把一堆不值钱的砖头、水泥、钢筋,弄成奢侈品,让十几亿的老百姓买不起,而且,还坚决不允许价格下跌。更让人生气的是,老百姓购买了烂尾楼,还不能停止归还银行的按揭贷款。不然,就成为被执行人。今年夏天,那些忍无可忍的购买烂尾楼的购房者,开始集体抱团停贷。而那些还没有购买房子的人,却也不再出手买房。
结果就是,房子卖不动,开发商暴雷的层出不穷。前些年,靠卖地赚得钵满盆满的地方政府,也开始缺钱。房地产开发商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像“宇宙第一房企”的碧桂园,也不得不像去年的恒大那样,开始降价卖房。记得在年的时候,作者就写过一篇“不让老百姓买得起房子,谁也救不了楼市”的文章,8年后的今天,终于应验了。
如果继续不允许房子降价,继续让普通百姓买不起房子,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开发商卖不掉房子,卖地者不能卖地赚钱,银行收不到放出去的贷款,国内的房地产城市,会彻底凉凉。
注:1、图片如侵权,告删。2、禁止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