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两天两位医生猝死如果医生连自己的身

来源于厦门晚报

过去的这两天

厦门医疗界接连传来两个噩耗

医院两名正值壮年的骨干医生去世

王昭,43岁,主动脉夹层破裂

12月5日早上,厦门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医生王昭因“心慌、胸闷、胸痛”入院,12月7日突发心脏骤停,心脏按压无效后开胸发现主动脉夹层破裂,经紧急手术抢救,仍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据悉,王昭医生今年43岁,有两个孩子,一个10岁,一个年仅4个月。

尹小文,49岁,心脏骤停

12月8日,厦门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尹小文博士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去世。

尹小文今年49岁,是福建省第一个呼吸内科的博士,据说当晚9点,他还陪同院领导慰问刚去世的血液科王昭医生家属,凌晨突发不适,自己还坚持打了。

两位医生的同事们得知消息后十分震惊,纷纷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

以前,很多人听闻医生,特别是中青年医生突然离世的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医生怎么也会猝死?”但这样的噩耗却不断传来......

年11月8日,医院急诊外科林医生心脏病猝死,35岁

年11月23日,医院骨科王姚斐医生猝死,35岁

年7月5日,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毛翠华猝死,50岁

年10月12日,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张普柱医生突发心脏病去世,55岁

年10月25日,医院骨科丁易突发心脏病去世,48岁

年9月20日,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路阳猝死,48岁

年4月13日,医院心脏中心心外科李大连医生猝死,48岁

记者手记

为何中国医生会如此劳累?

厦门晚报健康记者何崇梅

这是怎么啦,两位年轻的医者,分别在43岁、49岁,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离我们而去。

生命真的很脆弱。如果医生连自己的身体都没能好好爱护,我们患者怎么办?

医生,这个高负荷、高压力的职业,让他们少了完整的节假日,基本没有休过正常的公休日,即使与家人在院外团聚相守,也心系那位刚做完手术的患者会不会有其他意外,担心着那位刚收住院的患者会不会有突发状况……

医院天天患者爆棚,所有专家不得不超负荷运转,工作时间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几乎人人练就了“耐旱功”和“憋尿功”。

我曾经采访医院的骨科主任李大刚,已经快中午12点了,但还有6个患者围着他。桌上放的是一瓶可乐,他一边给患者看病,一边喝几口可乐。我很惊讶,李主任说:“没办法,还要半小时才能看完患者,这个点肚子也饿了,护士给的一瓶糖水,不然会饿成低血糖。”

昨晚10点,在厦门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朋友告诉我:“医院院子里碰见妇产科黄秀敏主任,居然刚从手术室出来准备回家,说是今天在手术室待了12个小时。”据了解,黄秀敏主任和助手,昨天一天,做了大小15台手术。

那位朋友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黄秀敏主任医师的老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锷还在手术室里,为患者做另一台救命的颅内介入手术。

网上曾流传过一张照片,医生连续奋战32小时,完成一台颅脑手术,术后筋疲力尽,躺在地板上就睡着了。医院手术室采访,亲眼看到,这就是外科医生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我认识的厦门医院麻醉科医师于帅皮肤白皙,夸她的肤色时,她说:“我们麻醉科每个女孩都这样,因为整天关在手术室里,不出门,晒不着太阳。”

这些只是我熟悉的一小部分医者,还有更多默默付出的医者,我们看不见。

作为媒体工作者,我很惭愧,只是忙着宣传他们的带病工作和忘我奉献,却没有呼吁让他们停下来,享受亲情和拥抱,享受假期和旅游。

作为患者,我也很惭愧,曾经抱怨排队等候,抱怨看一个病要耗时半天,抱怨住院时找不到专家。忘记了医生也是普通人,他们也需要休息,他们也会生病。

王昭医生、尹小文医生,一路走好

愿可敬的医生护士们保重好身体

厦门晚报记者何崇梅

综合“医学界”







































白癜风治疗
白癜风医院南昌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zn/62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