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昭武被誉为中国电化学的拓荒者,数十年来始终站在本学科的最前沿,在理论、研究方法、实际应用三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虽然年事已高,他至今仍坚持在科研一线,带领课题组研究运用于电动汽车的环保能源电池。
从家庭、学校、社会吸收了很多养分
回馈的还远远不够
大会上,田昭武说,原本以为这场庆祝活动只是“顺带的”,主要是为了让同时举行的“第七届化学的创新与发展论坛”有更多人参与进来,没想到惊动这么多人,来了这么多院士、专家、领导。
他说,自己从求学到工作,至今在厦大已经72年,刚好是90岁人生里的4/5。他回顾自己的学生时代,有幸遇上了卢嘉锡、蔡启瑞、钱人元等名师,几位老师都是他学习的榜样。
“我在厦大读书时,卢嘉锡先生是系主任,他特意让我选修了数学、物理等课程,他自己也开量子化学等当时比较时新的课程,把我引到了学科交叉的路上;钱人元先生特意带我到他家里,看他自己动手装配的高保真唱片机,后来我慢慢学会了自己动手做仪器;蔡启瑞先生更是我特别感谢的人生楷模……”田昭武说,他从家庭、学校、社会吸收了很多养分,回馈的还远远不够,还要继续努力,继续做好科研,继续建言献策。
校长任内积极为师生办实事
上世纪80年代初推出三学期制
田昭武曾经在厦大当了8年校长。年接过厦大校长接力棒的朱崇实说,他对田先生在校长任上所做的几件事印象特别深刻。
“在他任期内,厦大很有可能就是全国第一个实行三学期制的大学。”朱崇实说,田先生懂得按教育规律办学,科学管理。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推出三学期制,是非常了不起的。虽然后来因为学校没钱装空调,教室里太热,推行几年之后就中断了,不过,等到厦大筹够资金,教室里装上了空调,很快就又恢复了三学期制。这个三学期制对学生成才是非常有帮助的。
“田先生还很关心教职工生活。我在厦大读书时,学校缺水就很严重。当时,男生追女生的秘诀之一,就是帮女生打水,谁打得多成功率就高一些。”朱崇实的话引来了台下阵阵笑声。朱崇实说,田先生用更粗的水管把水接入了校园,解决了厦大缺水的问题。当时,还有一个困扰厦大教职工的问题是烧蜂窝煤。那时厦门还没有煤气,田先生特地从广东买来煤气,在学校设煤气站分装,让老师们用上了煤气,老师们由衷感叹:“用上了煤气,生活原来是这么美好。”
家学渊源成就一门两院士
“父子院士”成科学界传奇
田昭武和他的儿子田中群都是中科院院士,这对“父子院士”也成为中国科学界的一个传奇。
田昭武出生于福州的一个诗书家庭,他父亲是个读书人,写得一手好诗文,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他的母亲出身于较开明的家庭,从小拒绝缠足,并女扮男装上私塾,识文断字,知书达理。
田昭武从小就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中学时曾经彻夜未眠探索五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同学因此给他取了一个外号“舂糖粿”,意思是他像农民制作糖粿一样,奋力一下又一下地舂,专心致志。
高中毕业,他被保送厦大化学系。在厦大读书期间,目睹日本兵在黑板上留下“二十年后再回来”的标语,更激起他学好科学知识以报效国家的决心。后来,他因学业成绩优异,毕业留校担任卢嘉锡的助教。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昨天,市老领导蔡望怀把这句话送给了田昭武,得到了到场嘉宾的认同。
田昭武的学生、同事、好友分享了许多体现他个人品格魅力的小故事。比如,他为人敦厚善良,但面对学术造假绝不手软,曾揭穿学术造假骗局;最近几年,每年春节前,他都会自掏腰包,包红包给留校过年的贫困生等。
文字来源:厦门晚报
责任编辑:李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白癜风治疗贵不贵白癜风症状有那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ys/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