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土文化之花在校园中绽放
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整体的办学思路或者在各项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一所学校积极的、进取的个性表现,更是一所学校走向成熟的标志。学校特色的创建一定要植根于本地深厚的地域文化,与学校所处的大环境相融合、相适应。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实小人深知办学特色创建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作用。因此,建校之初我们就将学校办学特色的创建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并为之倾注了无数的汗水与努力。回首九年的创建之路,从懵懵懂懂到驾轻就熟、从初绽新芽到硕果累累,乡土文化之花已经在实小的校园里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1准确的定位评话、闽剧、伬艺、福州话……这是让多少生活在异国他乡的福州人魂牵梦萦的“虾油味”。但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娱乐休闲选择的日趋多元化,孩子们生活中的“虾油味”变淡了,甚至消失了。而我们台江实验小学所处的“老三保”一带,恰是福州城区“虾油味”最重的古老街区之一,街坊邻里不管是上了年纪的老一辈还是年轻人,都还保留着用福州话打招呼、闲聊天的生活方式,每逢婚丧嫁娶或传统节日,社区都会应民众要求在公共空地上邀请专业演员进行评话、闽剧等传统曲艺表演,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们在建校之初便敏锐的感觉到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人文资源,准确的进行定位,将福州乡土文化的传承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最终闯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特色创建之路。
《姐妹看花》参加福州市读书节活动
《姐妹看花》参加福州市读书节活动
2高端的起点学校成立了校长总负责,分管副校长与学校德育组行政具体实施的特色创建领导小组,拟定了一套详细的创建方案。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人人了解、全员参与;孕育独特闽韵特色、辐射家庭社区;培养和输送具有专业素养的闽剧小演员,将乡土文化发扬光大”三步走的特色创建规划。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特色的创建要靠特色的教师来实现。创建之初,我校便受制于师资力量不足之困,如何克服这一难题成为了摆在实小人面前的第一道难关。此时,我校得天独厚的地理及人文环境的优势,便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一大法宝。年3月,我校与福州市曲艺团签署合作协议,年11月,在福州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台江区委宣传部的牵手下,我校又与福州闽剧院共同创办了少儿闽剧培训班。在这些单位的倾力支持下,我校又涌现出了刘魁、林挺、黄娴等一批有干劲、有才艺的培训教师。师资问题迎刃而解,特色创建工作更是一下子提升到了一个高端的平台,为台实小的乡土文化之路开了一个好头。
参加福州市戏曲、曲艺进校园展演
参加福州市戏曲、曲艺进校园展演
3开阔的视野如何让孩子们爱上我们福州的乡土文化,是我们在特色创建中遇到的又一个难题。我们知道,没有了解又哪会有爱呢?于是,我们便在校园的文化氛围布置中融入了浓浓的乡土气息,让孩子们与乡土文化来了个亲密接触。
我们以评话、闽剧、伬艺为主题建设了乡土文化长廊,分布教学楼1至3层走廊,每层一主题,分别为闽剧、评话、尺艺艺术长廊,总面积约达80平方米。为规范文化长廊的知识内涵,我们特向福州闽剧院、福州市曲艺团两家专业团体寻求资料上的帮助,并设计出图文并茂的版面向全校师生深入浅出介绍了三项传统文化艺术的基本常识,既在校园中营造出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又使师生不知不觉中重回老福州,走进宝贵的家乡文化遗产。
同时,我们还在校门口宣传栏长期开辟一个版面,向广大家长及群众介绍学校开展工作的情况。这样既能让孩子们重新认识、也可以让家长们和孩子一起重温、学习闽剧有关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更好地形成家校合力,让家长影响孩子、教导孩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加福州市非遗展演
参加福州市非遗展演
4坚实的保障古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没有良好的场地、充足的经费保障,又何谈学校特色的创建呢?于是,学校将特色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门为少儿闽剧培训班设置了排练教室三间,总面积达平方米,服装道具室一间,面积达32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购置了大量的演出服装和道具,定期开展闽剧、评话等学习活动,使乡土文化的培训活动常态化。每次学校闽剧班的孩子外出比赛或是参加展示活动,学校也总是优先在经费上予以支持,并安排骨干教师全程参与其间,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人员上的保障。学校还投入大量资金,编撰、印刷了我们的校本课程教材《闽韵》,做到了学生人手一本,使乡土文化深入到了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如今,当你走进我校的闽剧排练教室,一排排整齐的刀枪剑戟、一套套或耀眼、或质朴的专业戏服,一定会让你误以为走进了某一个戏院的排练厅,这也正是我校特色创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
闽剧《闹龙宫》
闽剧《闹龙宫》
5名师的引领每位走进我们台江实验小学少儿闽剧培训班的专家、领导,都不由得感叹指导教师阵容的豪华。这里有闽剧艺术的领头人——林培新院长(已退休),有国家一级演员杨东院长、张建斌、邹国强老师,有福州闽剧院的武生指导、花旦指导。自携手共建后,福州闽剧院的林培新院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只要闽剧班有需要,我们院里就尽可能提供”。于是,每周三、周五下午两次的训练课,成为闽剧院三位名角老师风雨无阻的另一项事业,他们耐心细致指导毫无训练功底的50多名小学员(分成男女A班、基础B班三个班),精心传带。学校派出辅导老师,带领着少儿闽剧班的师生们登上一个又一个隆重的舞台,收获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喜悦。为充分调动学员们的学习热情,林培新院长还特为闽剧班送上表演用的刀枪锣鼓和演出服饰,并协同杨东院长抽空给小学员开小灶,在他们炉火纯青的示范表演中,孩子们的心与闽剧靠得越来越近。
无论是家长还是我们台江实验小学的老师,都由衷感受到名角老师对小学员们的关爱、对“少儿闽剧班”的敬业、对艺术的执着、对共建事业的热忱。“少儿闽剧培训班”成立至今7年多,共14期,培训小学员两百人,为保证训练质量,学校每期从争相报名的两三百名学生中选出近50名,闽剧院的三位名角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条件分男女A、B三个班进行分层指导。就这样,闽剧班的小学员在名角大家手把手的教导中,都渐渐从表演生涩到可圈可点,“闽剧培训班”也成为我们台江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最向往的第二课堂!
姐妹看花
姐妹看花
6广泛的收益自年3月与福州市曲艺团、福州闽剧院等专业团体的携手共建以来,学校把评话、闽剧、伬艺的学习列入校本课程,并于年秋季编写出校本教材《闽韵》,通过课堂主渠道教学,目前全校学生已较了解评话、闽剧、伬艺三种非物质文化产的发展历史及艺术特色,并做到人人开口唱,参与面达%。“校园安全重如山,听我唱支安全歌……”学校还将福州传统民谣《福州名牌歌》重新填词,用《福州名牌歌》的曲调唱《校园安全歌》,并且组织全校各班进行歌谣比赛。利用乡土文化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闽剧歌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种做法可谓是一举两得,效果显著。通过课堂主渠道辐射全校,让全体学生学唱评话、闽剧、伬艺,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学讲福州话成为周五热门活动每周五上午的早会课,孩子们做完早操,就会迎来最期待的学讲福州话的时间。教授福州话的有教师,也有小老师——学生,教授的内容以福州民谣、俗语、简短的闽句唱句为主,以“听、赏、跟、演”为模式,因为内容丰富、简短、有趣而受到了孩子们的广泛喜爱。
7丰硕的成果1、乡土文化特色改变学生面貌。
几年下来,闽剧学习成了台实小孩子的重头戏,闽剧表演是学生校园生活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闽韵》课程是孩子们学习闽剧的最好平台,周五上午的福州话学习则是孩子们的乐事,而闽剧班更成为了孩子们心向往之的乐园。校园艺术节的“班班有歌声”,有的班级会用福州话来读歌词,周三早上的班级才艺展示,孩子们会在表演中加入闽剧节目,甚至连大队委竞选,孩子们也要拿福州话做特色开场白。实小的的孩子是台江的学生,更是三保的孩子,他们因几年的闽剧学习、闽剧熏陶而有了浓浓的乡土味。
2、累累硕果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因为乡土文化特色,更多的人走进台实小,了解台实小,爱上台实小。台实小也因此得到更多的认可、帮助、指导而实现成长。其中闽剧特色发展中的几件大事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年3月27日,《贻顺哥新传》被推荐为福建省关工委协作会议文艺晚会精品节目,博得了与会领导、来宾的热烈掌声。
★年5月31日,应广大师生的强烈要求,我校新编排的《贻顺哥新传2----偶像时代》再次在福州市“心手相牵茉莉飘香”六一儿童节晚会中亮相。
★年5月4日,由我校青年教师表演的福州话歌舞《肯做才有搏》参加台江区五四青年节汇演获得第一名,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的敢于拼博的精神。
★年5月16日,我校闽剧班学生精心排练的《姐妹探花》和抬轿子》两个节目参加福州十邑票友大赛,小学员们有模有样的动作博得了在场闽剧爱好者的阵阵叫好声,两个节目也分别获得了本次大赛的金奖和银奖。
★年9月20日,我校师生共同演出的《和谐社区你我他》参加了“发展终身教育服务海西大业”福州市终生教育日文艺演出。
★年2月22日,我校闽剧班排演的《抬轿子》、《姐妹看花》、《盾牌操》、《牡丹亭》、《福州名牌歌》等闽剧节目参加在福州三坊七巷举行的福州市中小学生民俗文化节向福州市民进行汇报演出,悠悠的闽韵萦绕在古老的水榭戏台,让在场的人充分感受到了福州传统艺术的魅力。
★年12月27日,我校闽剧班表演的闽剧戏歌《姐妹踏春》参加了“放歌金外滩”------年台江区庆元旦文艺晚会暨福州\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台江专场晚会的演出。
★年5月,我校的福州方言音乐剧《文明社区你我他》获得了台江区校园综艺表演大赛三等奖。
★年10月,以福州闽剧戏曲动作为原型改编戏曲舞蹈《小戏迷老戏骨》新鲜出炉。
★年1月,《梨园百花开》参加年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演出。
★年5月,贻顺哥之《小算盘大爱心》参加台江区年校园文化特色展示选拔赛荣获二等奖。
★年5月,贻顺哥之《小算盘大爱心》参加福州市年六一儿童节晚会演出。
★年9月,贻顺哥之《小算盘大爱心》参加福州市教育系统“庆国庆喜迎十八大”暨“阳光下成长”福州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文艺晚会演出,并获得一等奖。
★年10月,贻顺哥之《小算盘大爱心》参加在厦门举办的福建省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获得二等奖。
★年9月,台江实验小学闽都文化校本教材《闽韵》正式发布,本书分为低、中、高三个版本从名人、特产、小吃、童谣、童玩等方面介绍了福州这一文化历史名城,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闽都文化的大门。
★年11月,闽剧班《探春》参加第八届福州读书月闭幕式暨“书香人家”和“读书明星”颁奖晚会。
★年2月,在古田会馆举办的台江区拗九节活动中为老人们送上了闽剧表演《姐妹看花》,用精彩的表演展示了对闽韵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年7月,我校被福州市教育局、福州市文化局授予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
★年9月,在年“福州市终身教育活动日”演出上,闽剧班的孩子表演的《福州名牌歌》展现了我校特色教育的成果。
年1月,闽剧班的孩子们在福州市茶亭公园“终身教育日”文艺汇演中,为福州市民带来了精彩的闽剧表演。
年3月,我校在台江区教育局组织的校园办学特色的评估活动中,我校的闽剧特色获得了参评的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肯定,并向全区推广。
年3月在古田会馆举办的台江区拗九节活动中为老人们送上闽剧表演。
年6月,我校师生共同排演的福州方言小品《曾子杀猪》参加了台江区诚信小公民主题读书活动专场演出。
年6月,我校《曾子杀猪》、《闹龙宫》参加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活动专场演出。
年10月,闽剧折子戏《春草闯堂》参加福州市中小学生戏曲节的演出。
3、媒体推广得到广泛认可
《福州晚报》《福州日报》《台江教育网》《家园杂志》《福州电视台少儿频道》《福建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我校的闽剧特色建设进行了数十次的专题报道。其中,《福州晚报》以《台江实验小学一场多元语言的教学实验》为主题对我校进行的报道,这篇报道这样描述:“让孩子们在紧张的早读和晨会时间里领略一番福州话的魅力,让课余时间里的走廊、闽剧室里回荡着稚嫩却意趣盎然的依依呀呀的闽剧吟唱声……”各方媒体给予了我们特别高的评价,也给了我们更大的创建动力。
就这样,“乡土文化”这朵花在台实小扎了根、发了芽、开了花。师生们都品尝到了甘甜,更收获了喜悦。但我们深知,虽然我校乡土文化特色的创建已经闯出了一番广阔的天地,但未来的路还很长。今后,我们将继续以校本课程和少儿培训班为载体,结合自身文化特色,开拓创新,采闽韵之花,引乡土文化进校园,让学校成为孩子了解家乡福州的窗口,让我们台江实验小学为省会城市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增一份光、添一份彩!
长按识别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