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关节强直、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因外伤或肿瘤切除后形成的大块骨缺损伤等,现在使用最为广泛的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评估和治疗在关节置换手术中至关重要,它不是关节置换术后的补充和完善,而是保证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目的不仅是获得最大的关节功能的重建,最大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而且是将术后并发症降到最低。另外,康复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并最终回归社会,重返工作岗位。因此,一个好的康复治疗对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康复问题
1、行走功能异常
患者在术前因其原有疾病有关节的严重疼痛、关节活动度下降和关节畸形等,导致行走困难,这也是患者需行关节置换术的原因。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原有疼痛不能立刻缓解,而且由于术后的关节肿胀,或者由于功能训练不及时等诸多因素,可能会出现关节活动范围的受限、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不平衡,以及双下肢长短变化,所有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步态和步行能力。
2、日常活动能力降低
术前严重的关节疼痛和肌力下降会造成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如:穿裤、穿鞋、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等,从而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手术后虽然关节从结构上基本恢复了正常,但是如果没有正规的康复训练,仍然很难获得功能上的良好改善。
3、疼痛
接受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前因长期患有关节疾患,如推行性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后关节炎等,出现关节的反复、进展、以及活动后加重的慢性疼痛,药物和其它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关节置换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患者也会感受较为剧烈的术后急性疼痛,术后随着时间的进展,以及药物、理疗等治疗逐渐缓解。
康复方案和运动疗法
1、步行训练
膝、跨关节置换术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恢复步行能力。在术后条件允许的时候,可在康复师的指导下,从借助平衡杠、助行器的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
2、非受累肢体和全身训练
术前和术后进行非受累肢体和全身训练有助于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避免术后深静脉血栓、呼吸系统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减轻置换关节负荷,增强心肺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
3、关节活动度练习
术后早期可行持续被动活动(GPM),疼痛改善后可行助力或主动活动。关节活动度练习应达到时间预期目标。
4、相应的冷热疗、电疗、光疗等物理因子治疗
冷疗可用于手术后的关节肿胀和运动训练后预防关节肿胀;热疗可于术后一周开始使用,有消炎消肿、缓解疼痛等作用;神经电刺激可用于手术后镇痛;光疗可用于促进切口愈合。
关节置换的康复治疗贯穿于手术治疗的前后。术前的合理康复训练、治疗将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并减轻术后运动训练的困难,为术后的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5、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应该从术前开始,并一直持续到术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后。尤其是术前,虽然可能会有原有疾病导致的疼痛,但是通过如等长收缩训练等,仍然可以较好的增加肌力。而术后将有比较长时间的因为手术创伤和关节炎症、水肿所导致的剧烈疼痛,无法进行有效的肌力训练。因此,术前肌力训练的效率要远远好于术后肌力训练,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
因为重建关节虽然部分会有自稳定设计,但是其稳定性仍然主要依靠关节周围肌肉来维持,所以肌力训练因兼顾稳定关节的主动肌和拮抗肌,以维持肌力的平衡。术前肌力训练主要以抗阻训练为主,以尽快获得肌力的增长;术后早期肌力训练主要以等长收缩训练为主,主要目的是维持肌力,通过肌泵作用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关节肿胀和关节腔积液;在术后关节肿胀消退,疼痛减轻后,可以逐渐开始抗阻训练,以期获得肌力增长。
6、关节牵伸
关节牵伸的术前意义也远大于术后,通过术前的充分牵伸,可以避免手术中不必要的软组织松解,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手术中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为术后的康复训练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友情提醒:
医院康复医学科医院的技术支持单位,医院定期邀请该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刘邦忠教授亲诊。
本次亲诊时间为年元月1日全天,请就诊的朋友提前预约,谢谢!
预约-
刘邦忠
◆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
◆博士◆硕士生导师
擅长:颈肩腰腿痛的诊治、慢性疼痛的诊治、骨关节损伤和手术后的康复
现任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复旦大学外科学专业博士学位。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UpstateMedicalUniversity进修学习半年。科研主要研究方向有骨关节功能障碍以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运动康复。
临床上主要从事骨关节损伤后、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康复;颈椎病、腰突症、肩周炎等康复诊治;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心肺功能障碍的有氧运动训练。尤其在骨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和慢性疼痛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治白癜风用什么药长沙哪儿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