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包含三门亭旁祭冬的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2月1日上午,台州晚报资深记者高波在第一时间赶到亭旁镇杨家村,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探访亭旁杨家村古老而神秘的祭冬仪式。
附上台州晚报头版头条全文
流传年,三门祭冬“入遗”啦
台州世界文化遗产实现零的突破
记者昨日探访亭旁杨家村古老而神秘的祭冬仪式
祭冬仪式现场(图由杨家村提供)台州世界文化遗产实现零的突破
记者昨日探访亭旁杨家村古老而神秘的祭冬仪式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不管城里孩子还是农村娃,对这二十四节气歌多多少少总有印象。在三门县亭旁镇杨家村,每年的冬至可是村里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到这一天,村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冬仪式来祈福迎祥,全村男女老少赶来参与,热闹非凡。
就在前天,我国申报的包含“三门祭冬”在内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按照文化发展指数计算口径,我市人均世界文化遗产数实现零的突破。
昨日,记者赶到三门县亭旁镇,采访了“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杨家村村委会。
记者高波
流传多年,三门祭冬从未中断
杨家村是当地大村,也是亭旁镇区所在地,人口五千有余,杨姓是村中大姓。
在杨家村杨氏宗庙,工人们正忙着砌砖搭台,对宗庙进行修葺。因为宗庙已有些年岁,加上成功“入遗”,杨家村人对今年的祭冬更加重视。
“再过几天,祭冬研讨会就要开了,今年办多大规模,谁来参加,都在会上安排妥当。”杨家村党委书记杨成来翻着日历对记者讲,今天初三,再过20天就是冬至,各种工作都要在这段时间准备好。
村委班子里,个个都能把祭冬仪式讲解得头头是道,当然不仅仅因为他们是“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成员,而是祭冬本就是杨家村数百年来代代相传的盛大活动。
支委杨东晓说:“杨氏到亭旁定居,有多年历史了,到了元末明初,杨氏家庙建成后,祭冬就成了杨氏族人最为庄严隆重的活动,几百年下来,一年都没中断过。”
87岁的长者杨兴亚须发花白,慈眉善目,他是祭冬仪式的传承人,在每年的祭冬仪式上担任读祭文的重要任务,也正是杨兴亚多年来对祭冬传统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送,三门祭冬得以成功“入遗”。
一叩一拜皆讲究,祭冬仪式隆重而庄严
祭冬仪式固定在每年的冬至日,冬至前一天是祭冬仪式的前奏——上山取长流水。
取水的队伍浩浩荡荡,数百村民都来参与,其中仪仗七八十人,手持刀枪剑戟、各色彩旗开道,场面非常隆重。“长流水在村子附近山上的龙潭,潭水常年不竭,象征族人源远流长,来年风调雨顺。”村委副书记杨上游说,“取来的潭水在祭冬仪式上,给主祭人等斋戒净手之用。”
到了冬至日,祭冬仪式的主角是主祭,须由村里四世同堂、福禄双全的长者担任;陪祭、喝礼、执事等角色,则选择辈分高的长者来担当。73岁的杨成来(与村书记同名)唱过20年小生,村里人都晓得他这副好嗓子,因此每年的祭冬仪式上,“喝礼”都是他挑大梁。
所谓“喝礼”,也就是祭冬仪式的主持人。仪式上祭祀人员的一举一动,都需要听喝礼来指挥。
在村部会议室,杨成来就扯着嗓子,给众人现场表演了一段。
“年十一月廿三,冬至良辰吉日,杨氏子孙祭冬大典开始……主祭、陪祭一众人等就位……一叩首……礼毕……”
配合着祭祀众人的动作,喝礼的声音拉得又高又长。杨成来讲,祭祀动作在仪式前都要练熟,单单叩首这动作,就有“上至眼眉、下至肚脐”的规范,动作越到位越表示恭敬。经过杨兴亚等长者多年的规范和拾遗,杨家祭冬仪式逐渐规范,祭祀、拜祖全程完毕,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祭冬文化要传承,老辈已开始物色接班人
冬至日临近,杨家村人就要忙碌开了,布置家庙、准备器具、联系族人。到了冬至当天,丑时准备、寅时开始仪式,卯时之前必须祭祀完毕。
忙到天明,村里请来的戏班就开始唱祝寿戏,而各地赶来的族人也陆续开始拜祖。“杨氏族人遍布各地,亭旁就有11个村是杨家村开散出去的,包括临海、象山都有杨氏族人赶来拜祖。”杨东晓说。从冬至日开始,杨家村连着唱5天大戏,那也是村中老人们最开心的时日。
虽然三门祭冬成功“入遗”,每年的祭冬仪式也都盛况依然,但祭冬仪式的“主心骨”们,都已上了年纪。包括杨兴亚和杨成来在内,都意识到了三门祭冬的传承问题,开始物色接班人。“我都87岁了,今年念下来,明年不知道还念不念得动祭文。”杨兴亚笑说,“前阵子和村委会商量,物色了往后念祭文的人选,是本村一个教书先生,各方面都蛮合适。”
除了祭冬仪式的传承,老人们认为,祭冬文化的传承同样重要,在满桌的祭品中,贡王母、贡孔子和贡先祖的祭品规格都各不相同,每一个细微的动作礼节,也都有它的出处。
从申遗到入遗,三门祭冬以它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重现传统习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亭旁镇党委书记牟锡荣介绍,亭旁镇原本就是红色旅游景点,如今三门祭冬成功入遗,无疑又给亭旁添了不少亮色,如何在发展亭旁小城镇建设的同时,与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并将其传承发扬,这正是当地政府今后要走的方向。
新闻助读
“三门祭冬”是传承于三门县各乡镇聚族而居的村落之中、在冬至节举行隆重而庄严的拜冬祭祖民俗活动。亭旁镇杨家村、海游镇上坑村与健跳镇小蒲村宗族祭冬规模大、程式完整、传承完好。
“三门祭冬”由祷告祈天、祭祖、演祝寿戏、行敬老礼、设老人宴及与之伴生的相关民俗文化组成,具有鲜明的地方和区域文化特色,是保存至今的冬至节气民俗活动的代表。通过祭冬,人们深切地表达对天地自然与祖先的感恩之情,传达尊祖聚族的人伦大义,凸显崇尚祖德、尊老爱老的道德理念,实现聚族睦亲和谐相处的目的。
今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非盟会议中心召开。当地时间11月30日12点30分(北京时间17点30分),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END
浙江红旗第一飘ID:hongqidiyipiao
走进亭旁,了解亭旁,第一时间掌握亭旁信息
赞赏
长按白癜风的症状白癜风最快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ys/1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