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谦专栏寻访清源山未开垦的处女地之三NO

陈谦专栏第期

专栏

《泉州晚报》、《泉州电视台》、《东南早报》以及《闽南日报》曾连续刊载陈谦、陈国水探险并命名的“寻访清源山未开垦的处女地”——醉湖、醉泉、醉谷、苏明良将军古迹以及醉瀑、悬湖的报道。这些景点在清源山西侧连成了个“1”字。最近,他们又在该处西侧探及陈三古桥、古官道、陈运使宫、八龙朝阳牌坊、陈三读书处及陈三坝等景色,这些景色则连成个“一”字。这十二处风景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个硕大的“十”字,纵有景,横有情,纵横交错,情景交融,互为呼应,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景观连成一大片,是清源山西侧独具魅力的好去处——

※寻访清源山未开垦的处女地之三:陈三古桥·古官道·八龙朝阳牌坊探幽

潮州市有一座湘子桥,记载着陈三与五娘的爱情故事。

泉州市清源山西麓,有一座宋朝陈三古桥,更演绎着一段历史姻缘。

从泉山路过清源山山门,沿龙眼树林密蔽的小路往西,有一个村落叫上村。村里近百村民皆姓陈。陈村长指着村口一座被两株垂髯老榕树相拥的石板桥说:“这就是陈三古桥。”

笔者沿右边“陈三古桥”碑的石阶而下,只见桥下泉水哗哗,清冽鉴影。两棵老榕树盘根错节,根基穿桥而过,老须相连,茎叶相握。仿佛是一对情人紧紧相拥,不愿惜别。

秋风过处,树叶婆娑,又恰似一对情侣在喃喃细语,诉说着昔日的酸甜苦辣和缠绵恩爱。

泉州的陈三与潮州的五娘爱情故事,几百年来一直在粤东、闽南、港澳台乃至东南亚广为流传。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泉州的梨园戏《陈三五娘》以及潮州的经典剧目《荔镜记》了。说的是:宋时潮州姑娘黄五娘元宵观灯,与泉州的陈三相遇,两人互为爱慕。后来,五娘又在妆楼上投掷荔枝和香帕给陈三,传递情意。然而,花花公子林大鼻却从中作梗。陈三为见五娘,借磨镜入府为奴。五娘为情所动,遂与陈三远走高飞……

“北畔出有英台共山伯,南畔出有陈三共五娘”。英国牛津大学、日本天理大学以及奥地利维也那国家图书馆皆收藏了四百多年前的明代刻本《班曲荔镜戏文》。这一经典爱情故事还被拍成电影搬上了银幕,成为风靡一时的“南方梁祝”。

爱情剧目至今仍在上演,潮州湘子桥成了旅游的“爱之景点”,吸引着众多少男少女们前往观光。然而,泉州的陈三古桥却即将被湮没——几百年前的花岗岩石斑斑驳驳,长年的流水自清源山冲泻而下,带来大量的泥沙淤塞古桥,生活的废弃物品堆积岸边,枯枝败叶搁浅于桥墩之下。最令人叹息的是,两米多宽的古石板桥,被现代人的几包水泥所覆盖。

陈三古桥,在手扶拖拉机、货车、摩托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轰鸣声中颤抖着,摇摇欲坠。令人欣慰的是,桥边的那两棵老榕树还完好无损,紧紧锁定古桥像两个守护神一般使陈三古桥不至坍塌,一段凄丽的爱情故事便有了依托。

沿着古桥向西,我们在老村民陈国川的带领下,来到一条古朴的小道。这条小道越过朋山岭直通双阳河市。与斑驳的古桥不同的是,扫去树叶的小道石阶光滑平整,一丝棱角也没有。老陈说:“这就是古时泉州的古官道。当时陈三就是沿着这条古官道跟着哥哥陈运使到广东去的。”

比起上南台的石阶,古官道略宽一些,约莫有1.5米的宽度。拨开杂草,道路的两旁还有小石栏护着。古时从泉州上福州仅有两条路,陆路就是朋山岭古官道,水路就是洛阳桥一线。古官道夹于清源山主峰和大阳山之间的凹陷处,海拔不足米,上下岭10里路。

行走于古官道上,荡着悠悠的老藤,我们深深地感受着马致远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虽然往昔的繁华不再,但从一丛丛菅茅、“疯查某刺”、“狗屎粘”中依然能窥见昔日忙碌的气息。

作者陈谦行走在古官道上

“上面,还有陈运使宫、牌坊、陈三读书处呢。”老陈手持弯弯的刮草刀劈草前行,我们则紧随其后。然而,到半山腰时,古官道便被一大片的菅茅所覆盖,中间只剩一尺见方的小洞。“钻进去!就是遇着野猪也不怕!”探险么,就是需要点胆量,陈谦老兄折棍前行。山穷水尽疑无路,待众人越过一片被山洪冲垮下来的泥石之后,古官道才又渐显出来。但是,一人多高的茅草还是遍覆其间。多米海拔的朋山岭,足足花去了我们2个多小时,才让我们爬上山顶,见到了宋朝的陈运使宫。

在一大片苍萃的古木及茅草之间,陈运使宫已坍塌得不成样子,但其规模仍依稀可见。

站于陈运使宫前,满目的疮夷,废墟一片。只剩下一段段的残垣断壁,野兔筑穴,古瓦深埋,野猪脚印交杂其间。就连国务院界定的“丰泽”、“洛江”界碑也湮没在茅草之中。

传说林大鼻得不到五娘,就跟踪到泉州,并请了风水先生骗陈三的母亲散尽家财建了陈三坝,又在陈家的井中沉下许多兵器,然后报官,污陷陈家图谋造反。陈三的大哥陈运使赶回家时,在此地看到家中烈火熊熊,知道大祸临头,于是吞金自杀,后人为纪念他而建了这座“陈运使宫”。“文革”前还香火旺盛。

越过陈运使宫,沿古官道折向西北,便见半山腰处有一庙宇——半岭宫,其宫建于明朝隆庆五年,可算历史悠久了,然而,也是只剩主殿。一块“大夫南京户部尚书”的石刻也被现代的利具切为两半,架作文革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的破屋横梁。屋内的“毛主席语录”似乎还在教导着我们什么……

出半岭宫,令我们惊喜的是,在古官道上,兀立着一座坚固如初的古牌坊。在杂草丛中,古牌坊屹立于山坡之上,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熠熠生辉。古牌坊宽5.6米,高4.8米,为四柱三门结构,中门宽达3.3米,顶盖已不知去向,中间仍横着一根龙柱。龙柱的正面和背面雕刻着8条巨龙栩栩如生,正面的4龙朝阳与背面的4龙戏珠相得益彰,仍为人们诉说着古官道上的来往人生与苍桑岁月。这一牌坊的发现,修正了泉州市区仅存南少林寺前一个古牌坊的说法。

站于古牌坊旁,我们似乎看到了古道上官轿悠悠而过,仿佛听到了“得得”马蹄声疾。

“拜龙牌,得龙子,抱龙柱,登龙庭……”附近的村民这样告诉我们。这可是他们几代人相传的缄言,且时有情侣、童子来此烧香拜谒,以求得贵子、成才子。

然而,过了古牌坊,古官道便被一条新辟的土路所代替。回首而望,八龙朝阳牌坊孤零零地与杂草丛生的古官道默默对语。

“世上原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诗人国水老弟此时诗兴大发,无不感叹,久久不愿离开这一美景。

越过新辟的土路,老陈带我们到一个叫岭脚的小村落稍作歇息,没想,我们却在村里发现了野猪头骨。“真的有野猪啊!”今日古官道上的探险可是万幸啊,我们为此倒吸了一口气。

品了村民的香茗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顾了摩托,拜访了宋朝的陈三读书处青阳室、陈三墓所在地梧宅村和陈三坝。一方方的石碑,一座座的石雕;一片片的芳草,一排排的浪花,又使我们浮想联翩。泉南古地,才子佳人,人文荟萃,爱情之旅,自有群群的白鹭翩翩与我们相陪鸣唱……

噢,清源山西麓深藏的陈三古桥、古官道、八龙朝阳古牌坊、陈运使宫、陈三读书处、陈三墓以及陈三坝,宛如热带雨林的一路风光,加之盈盈的碧波,真不失为一方风采迷人的好去处,人文精神的探寻之旅。

(注:此文与诗人陈国水合作)

陈谦

陈谦,年9月25日生于福建泉州。笔名亚日、荒海,发现泉州卧佛第一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余万字文学作品及几十幅画作发表,几十次在全国省市获奖。著有中篇小说集《石狮女》、长篇小说《舀海岁月》、短篇小说散文集《永恒的棠棣》(与陈松冷合著)、画集《陈谦旅游写生集》等。现为泉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

陈谦-往期回顾

陈谦专栏

寻访清源山未开垦的处女地之一

NO.期陈谦专栏

寻访清源山未开垦的处女地之二

NO.期

西海岸文化平台现已开通以下作家专栏:

王忠智

陈客

戴冠青

姚雅丽

曹淑风

廖伏树

姚添丁

庄马炮

林世铨

王朝晖

郑剑文

胡建志

寇婉琼

陈丽桔

施伟

林清秀

木雷

郑智得

王勇

林火烟

蔡芳本

林素玲…

李英霞

孙传勇

洪少霖

黄建团

贺彦豪

张家鸿

潘翠芸

顾月华

许谋清洪辉煌

栗冰

王燕婷

张明

李妙连

吴奋勇

王小敏

黄秋华

林轩鹤…

骆锦恋

海伦

王常婷

陈谦

蔡水奎…(按开栏的先后时间为序)

爱写作的人都







































白癜风的症状与治疗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ys/107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