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学普遍被誉为“历史底蕴深厚”,福州很多中学却是多数高校的“长者”,“辈分”比很多大学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翻开老福州人的家谱,经常能发现一个家族和一所中学的缘分可以概括为“我爷爷的爷爷那一辈就在这所学校里读书了”它们不仅历史悠久,教学质量同样经久不衰,每一代学子都能在历史书上的近现代名人录里,找到自己“上古”级别的学长学姐。福州一中是这类中学的佼佼者。
福州一中的前身——圣功书院诞生于嘉庆二十二年(公元),诞生之初因经费不足几经荒废,道光元年(公元年)时,多亏盐法道吴荣光积极筹措,经费才有着落,前督宪、巡抚颜检批准在案后,命途多舛的书院一夜“逆袭”,位列省城四大书院,改名凤池书院。
此为位于东街的原凤池书院文昌宫门楼,民国时期此处划作警察局,而后又改为东井津救火会。年移至南公园口作为门坊,至今犹存。
批女学生
现如今学校里女学生早已司空见惯,然而福州一中迎来 批女学生却已是建校周年后,民国十六年(年1月),福建省立 中学并入停办的华侨中学、女子师范学校的初中班,校史上的 批女学生正式入学。原凤池书院改名为“省立 初级中学”。随着省立第二初级中学并入,年1月,学校再次易名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学校 次实现了“福州本土化”。
上世纪初的校园
远走沙县
随着抗日战争爆发,年省政府决定将校址迁至沙县,在沙县城关文庙办学,并在洞天岩设分校,作为初中部校舍,逐步转入战时教育体制。这也是福州一中历史上的惟一一次“离家”经历,此时的校名已改为“福建省立福州中学”。一年后,学校以高中、初中一分为二,一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校址仍在文庙;一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新立校址于沙县洋溪,两校各自独立。校名沿用至年。福建省立福州中学校门
三十年代校园的六角亭
红楼,始建于民国二十年即年,由福州 建筑师林天民设计,历经一年,建成一座砖木结构之新型教学楼,设教室15间,建筑面积约平方米
红楼过道
教室门前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黄埔军校的学生合影
重返榕城
抗日战争胜利后,年1月学校迁回福州三牧坊原址,增设初中班,复称“福建省立福州中学”。随着福州解放,省人民政府入驻,5年后的年8月1日,学校正式定名为“福建省福州 中学”并沿用至今。
多年历史的学府培养了诸多福建名士,有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仁人志士林觉民、陈盛馨等,邓拓、李俨、萨本栋、邓叔群等15位两院院士,文化界杰出人物如林纾、陈衍等。走过了坎坷动荡的前半生,为中国历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回归榕城后,它又在了数代人祖祖辈辈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拓楼,年夏在校东北靠卫前街处建起一座三层砖木结构之教学楼,建成后始称“五四楼”,八十年代后改为图书楼,由 人士廖沫沙改称“拓楼”
跃进楼年,拆除平房图书馆,因工程神速,并与所处时代吻合,故称“跃进楼”
鸣阳楼侧面
60年代化学兴趣小组
60年代学生参加社会劳动
90年代课间操场
天桥与紫藤
高校“爆款”建筑——逸夫楼
院士碑
改建后的鸣阳楼
如今的校园
原来的老校区,现在是福州一中初中部所在地
4年对福州一中来说是又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新校区——旗山校区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10多年来,新老校区一起为福州学子的求学梦铺路搭桥,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时刻,年开始,每年的5月13日被定为校庆日。
新校区景色
来源:福建画报
赞赏
长按白癜风医院为您一查到底北京现在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rc/8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