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一对一治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985778.html
点击上方蓝字, 凡是读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千古绝唱的人,都会勾起对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怀念。
文天祥,号文山,江西吉安人,中过状元,当过丞相。公元年(南宋德祐元年),元兵向江南大举进攻。赵昰被迫从浙江渡海准备逃往广州,途经福建,首先到达闽东霞浦。这时文天祥是丞相,便随御驾南下。
他在霞浦时留下了两首诗《长溪道中和张自山韵》(霞浦自称长溪):“潮风连地吼,江雨带天流。宫殿扃春仗,衣冠锁月游。伤心今北府,遗恨古东洲。王气如川至,龙兴海上州。”“夜静吴歌咽,春深蜀血流。向来苏武节,今日子长游。海角云为岸,江心石作洲。丈夫竟何事,底用泣神州。”反映出他对北方大片国土沦入敌手的伤心,表达了他具有“苏武气节”的大丈夫壮志。文天祥决心兴师江南,收复失地。
年3月,南宋首都被元兵攻占,宋恭宗皇帝及太后等均被俘。赵昰继位,称益王。5月迁都福州,作为临时国都,改号景炎,称皇帝为端宗,将福州改名为“福安”。
文天祥于5月26日赶到福州,准备到广州举兵抗元。但不久政局突变,六月初四广州被元军占领,他只好改变计划,于七月北上南平,以闽北作基地,南下可保卫临时国都福州,北上可收复江浙失地。他在南平期间,广招爱国志士,一时能人贤士前往投靠,使他精神振奋,意气更加风发。
文天祥
文天祥认为南平离福州很近,有闽江用船可以顺水而下,在南平建立基地为保卫福州作屏障,所以他在《南剑州督》(南平又称南剑州)诗序中说:“乃出南剑开府,目的是为了募兵聚财、收复失地”。于是文天祥便在南平利用自然形势,沿山脊构筑天然工事,十分险要。城墙长达5千米,墙高3米多,厚4米多,用石头垒砌。这么大的防御工程至少要三四个月才能完成,可在文天祥的亲手督建下,只用了几天几夜就筑成,人们以为有“神鬼天助”,俗称“鬼城墙”。其实这是文天祥发动全城军民日夜赶建的,成了历史奇迹。
南平人民为怀念文天祥,便在府城龙山上修建一座“大忠祠”,许多文人还题诗。如张秉诚的《大忠祠》诗:“开府犹图挽落晖,那知时与志相违。全家殉义间关日,一死成仁慷慨归。正气不随山色改,忠魂长逐剑光飞。五坡袭执人何在,信国高名久愈辉”,表达南平人民对文天祥不幸壮烈牺牲的追思。
大忠祠
(二)
文天祥离开南平后便转到闽西。在明溪听到当地老乡讲述唐末五代时,有一名叫莘氏七娘的女子,随夫远征入闽,抵达明溪时因染上瘴气不幸病故。她丈夫由于“军令严兮行军急”,只草草将她收埋在路旁,成了一座孤坟。文天祥听后感慨万分,便举笔在驿馆的壁上题了一首诗:“百万貔貅扫彗芒,家山万里受封疆。男儿不展擎天手,惭愧明溪圣七娘。”他认为一个男子汉如果不施展抱负,为国出力,还不如一个女子莘七娘。
文天祥在闽西期间,足迹遍至龙岩的湖村、适中等地。后人为了纪念他,曾建祠树碑。清代包承祚在文天祥策马驻军的湖村山岩上题了一首诗:“岏巑万仞峭壁立,草木飞扬云气塞。丞相当年此驻师,至今犹壮山河色。”
文天祥经过明溪县嵩溪黄柏洋时,因天下大雨,入一个农家避雨。事后当地人留有一副对联:“山高不碍乾坤眼,地小能容宰相身。”文天祥奉国母由小路离开明溪到达宁化,他经过的一座小山,被取名为“国母崠”。
在闽西龙岩,有一座倒岭,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宋代景炎二年(),文天祥领兵在这里扎营垒寨。文天祥离开后,后人便把这营寨称为“丞相垒”。明代知县曹允儒曾在这遗址上建亭立碑题字“文天祥举义驻师故垒”。当地名人还附题诗,其一为吴文望的《过文信国屯兵垒》(文天祥又名“信国”);其二为吴系江的《过文丞相驻师故垒》。另外,在江山乡雪云山与东阳山交界处的要地,相传当年文天祥率军路过此地时,也留下一首七言诗:“怪石岩岩总是窝,当朝丞相此经过。马蹄踏破归来晚,万古流传永不磨”,被刻在悬崖峭壁上。
然而,时局发生急剧变化。景炎二年()初,元兵攻破福建汀州,州官投降,文天祥迫于形势,便率军从闽西到达闽南漳州。一天晚上,他投宿在开元寺里,夜深寺静,秉烛独思,久久难以入眠,便披衣而起。挥笔写下了一首诗:“天涯有事恼寒宵,欢喜名兰转寂寥。满目风烟迷法界,极天榛莽乱渔樵。包胥漫向秦廷乞,宋玉谁怜楚岫招。海国孤忠凭一旅,还祈佛力佑清朝。”他亲眼看那些州官县吏贪生怕死,纷纷不战而降,痛感“海国孤忠凭一旅”。便于三月率军经漳浦,沿途集万余人,军容稍振,乘势离开闽南,向广东进发。不幸被捕,壮烈牺牲。
(三)
抗日战争时期,福州于年春与年秋两次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位于台江义洲的一所夺锦标小学,原为五帝庙改用,教室大厅墙壁上绘有一大幅立身的文天祥画像,以鼓励学生要向文天祥学习,立志报国,收复被日寇占领的国土。
清代道光年间,林则徐因感宋代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与陈文龙的动人事迹,便在一座纪念陈文龙的水部尚书庙的大殿石柱上亲笔题刻一副对联:“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澨,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
潘墩文天祥庙
此外,在福州市仓山区有一座平山阁,是南宋末年最后一个皇帝端宗的行宫。文天祥当年曾在那里暂住,并亲自在林浦江上检阅南宋水师,留下了史称“平山点兵”的遗址。在附近的潘墩村,还建有一座专祀文天祥的庙宇,至今尚保存石柱对联:“山河破碎,就义从容赴国难;德行崇隆,典型永驻策人间”“燕市捐躯,丹心一片垂青史;闽都建庙,香火万家祀国魂”“献身报国,丞相大名垂万代;传世留芳,鸿儒风范诵千家”,成了珍贵的文物。
(来源:年7月3日《福州晚报》·刘湘如、林依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