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87992.html
她是福州北翼的海滨重镇
她是闽江口金三角的一颗明珠
罗源湾滨海新城吴文刚/摄
她是千年古邑
人称“畲乡故郡”
春茶采摘时节吴爱兰/摄
她风光旖旎
被誉为“闽东夏威夷”
日出而作王堃铭/摄
港湾吴文刚/摄
她就是东海之滨的
公元年
罗源正式定名
年
经国务院批准
罗源重归福州市管辖
从当初省内闻名的重点贫困县
到如今的千亿海港城目标
改革开放40年来
这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小城
依靠山、海、人三个音符
奏出了一首
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幸福乐章
罗源境内三面环山
地形为东西长条状
鹫峰山脉东南支脉从西北方向延伸入境
形成众多山岭
名山环绕罗源城杨猛/摄
也许你还记得
罗源曾经被国家定为贫困县
年的西外路
上世纪80年代的北门街一角
一提起上世纪的罗源
人们想到的都是
“老、少、边、岛、穷”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
尽管地处闽东沿海交通要冲
罗源生产发展步履仍十分缓慢
20世纪80年代管角街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罗源人不拘一格
开辟出独具特色的致富路子
年
罗源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步入全省经济实力中等县份水平
年-年
罗源连续5年入选
福建省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十佳县
年
罗源成为全省第一个
基本实现小康的原贫困县
也许你还记得
改变了罗源的食用菌
菇农采集秀珍菇年
为了脱贫致富
罗源人利用山上废弃的枝桠材
发展起了袋菇种植
上世纪90年代
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全国保鲜香菇在福建
福建保鲜香菇在罗源
年12月15日福州晚报
年
罗源80%以上农户种植香菇
保鲜香菇乘坐飞机、轮船
运往日本、香港及东南亚地区
出口占全国总量的70%多
“中国秀珍菇之乡”下长治村有全省最大的秀珍菇生产基地
一朵菇成就一座城
如今罗源已成为了“秀珍菇第一县”
罗源秀珍菇也成了地理标志产品
年10月19日CCTV4报道截图
也许你也闻过
畲山卷烟厂烟叶的味道
图为畲山卷烟厂生产的各种香烟
烟叶曾是罗源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罗源的毛竹、烟叶、鲜花、茶叶等
远近闻名
不仅畅销省内
有的甚至远销海外
赚了不少外汇
年4月12日福州晚报
也许你还记得
石材曾是罗源地方支柱产业
年4月12日福州晚报
罗源花岗岩储量位居福建省第一
可供开采方料达2亿立方米
凭借港口优势
罗源人将冰冷的石头变成石材
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陆岛码头曾是全省最大的石材专业码头张旭阳/摄
石材产业曾经年创产值50多亿元
年创税收1个多亿元
相关从业人员占了全县人口的40%
但是石材产业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也一直困扰着罗源
受石材产业污染的小溪被称为“牛奶溪”
一边是环境,一边是经济
究竟该如何取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罗源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
治理石材行业的环境污染
年
罗源关停境内全部
家石材企业和座矿山
企业用废弃石材生产高档墙地砖
如今
闲置石材厂房
变成了毛竹生产车间
石材废渣
用来生产新型环保建筑材料
土地植苗木后
成就了一个个花园村
昔日裸露的矿山上长出了片片新绿
东湾村野生红树林
从围垦到发展海上养殖
再到到建国家级港口
改革开放40年
大海见证了罗源的数次蜕变
也许你还记得
孙中山先生曾说
要将罗源湾建设成东方大港
罗源湾狮岐码头群
早在一百年前
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
提出建设松岐大都市的构想
要把罗源湾建设成东方大港
泽福中华内地
罗源湾被誉为闽东“夏威夷”
它水深港宽,长年不涂不冻
避风条件好,航道稳定
是全国六大天然优良深水港之一
濂澳湾
发挥天然深水港的优势
罗源湾正在打造临港产业
人潮涌动、机声雷呜
百业俱兴、热闹非凡
罗源湾港区游永健/摄
将军帽15万吨级码头
博澳码头建成运营
华能罗源湾电厂工程投产送电
华润天然气门站建设……
多个重大项目建设一一落地
将军帽15万吨码头主体工程完工厂
而当年与罗源古城接壤的浅海滩涂
现今早已成为一片平地
矗起一批高楼大厦
成为崭新优雅的居民生活区
这就是新出现的罗源滨海新城
也许你还记得
震惊福建的松山围垦
松山围垦建设
上世纪90年代初
为缓解耕地不足,加快经济发展
罗源展开了声势浩大的
复建松山围垦工程
振奋了20多万罗源人
松山围垦为当时福建最大的围垦工程年
年6月18日上午
连续多日的大雨天气一下子放晴
梦萦几代罗源人的松山围垦
经过3年努力
终于竣工
平海起新区滩涂变宝盆
2.4公里长的围垦大堤似一条巨龙
将往日奔腾不息的罗源湾水牢牢锁住
围垦提供了23平方公里的黄金宝地
闽东最大平原就此诞生
松山围垦大坝
也许你还记得
“明珠”——罗源湾经济开发区
罗源湾开发区示意图年
年
罗源湾经济开发区设立
台港客商,美国、新加坡等地客商
纷纷来此投资兴业
邹路舜/摄
年,罗源湾经济开发区
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年
福州台商投资区扩区至松山片区
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
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
近年来
台商投资区立足港口、交通区位优势
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
已然成为一方投资兴业的热土
也许你还记得
罗源湾上的渔排片片
数年前,罗源沿海成片都是渔排
水产养殖业是罗源的支柱产业之一
上世纪80年代
罗源湾掀起围海养殖热
步入21世纪
罗源产出的水产品
一度占福州水产品市场的五分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鉴江渔民
根据福建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
罗源湾将以港口航运、临港工业
为主导发展方向
水产养殖业全面退出势在必行
年
罗源全面完成“还山退海”
两大历史性任务
清退网箱13.4万标准箱
如今在罗源
已有两家百亿企业
年
宝钢德盛、闽光钢铁两家“百亿企业”诞生
书写了罗源答卷上最傲人的一笔
向海则兴,拓海而盛
一座朝气蓬勃、活力迸发的
蓝色千亿海港城
正在扬帆起航
罗源背山面海,水陆交通方便
是省城通闽东的必经要道
相传古时畲族从潮州迁来
由罗源集散闽东、闽北各地
所以县内畲族人数颇多
“丰收中国”罗源县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刘其燚/摄
畲族衣服图案艳丽
发髻的缀饰古雅、淳朴
闪着畲家美的艺术亮色
但在改革开放前
畲民大都穿的是
自纺自染的黑苧麻衣
畲族服饰原浩/摄
霍口乡岱江畔的福湖村
是福州市著名的畲村
上世纪中叶
这里的畲村风情吸引着一批又一批
几十个国家地区的国际友人
福湖村原浩/摄
如今
罗源的畲族服饰、畲医
畲药、畲家拳
都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霍口福湖畲族文化村
也入列国家级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
首批国家级特色村寨
福湖村畲族博物馆
畲族美食乌米饭、菠菠饼
都已是广泛流传的民族美食
畲家乌饭
近年来
罗源发挥旅游资源优势
成功创建3A级畲山水景区
4A级罗源湾海洋世界景区
“三月三”乌饭节等系列民俗活动
已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一大招牌
“畲风海韵”旅游名片
自此熠熠生辉
罗源“过火”仪式洪映/摄
蓝色潮涌,千年不息
这个福州北翼海滨重镇
正涌动起发展的新浪潮
在26万罗源人的共同努力下
脚下的这片土地
如今已变成这般模样
▼
夕阳下的罗源湾大桥景色张永艳/摄
九大中心叶鸿锋/摄
拔地参天陈文欢/摄
滨海新城夜迷人黄淑君/摄
鸟瞰罗源凤梅生态公园林浩翔/摄
凤梅林荫游步道洪深/摄
沈海复线游永建/摄
江滨新貌
乡村秋色林书玉/摄
洋坪古村林书/摄
飞竹丰余村“科举之乡”游永健/摄
碧里乡濂澳村新貌
白塔乡凤坂村杜鹃花竞放
霍口久安桥刘其燚/摄
濂澳村苍鹭家园
起步马鞍山潭里风景区刘其燚/摄
4A景区罗源湾海洋世界原浩/摄
红树林木栈道原浩/摄
鉴江镇林书玉/摄
渔港夕照刘建新/摄
夜色下的华东造船厂杨猛/摄
迹头码头池远/摄
起步镇省级农民创业基地现代食用菌包装间
这里是罗源
“创新、绿色、开放、幸福”的
新罗源!
幸福之城
幸福罗源!
期待罗源明天更美好!
掌上福州客户端、福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ls/1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