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
/
处州晚报·
“生生堂膏方节”
为弘扬膏方养生文化,普及中医药传统知识,
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膏方文化,
12月21日至22日,
处州晚报“生生堂膏方节”
在丽水日报社老大楼举行。
本次活动由处州晚报联合丽水生生堂举办。
//
圆
满
落
幕
//
<<<<<<<<<<<<<<<
丽水生生堂创始于清朝嘉庆元年(公元年),是一家闻名处州、饮誉省内外的百年老店。生生堂膏方制作技艺传承二百余年,一直秉承“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甄选道地药材、优质水源,不断改进制作工艺,所制的膏方“黑如翳漆凝若脂,透如琥珀润如玉”,深受丽水市民喜爱。
除了精心制作膏方,生生堂也一直致力于弘扬膏方文化。围绕“膏方文化”这一主题,现场设置了多个展区,展示了制作膏方的道地药材和制作器具等。道地药材有黄精、人参、阿胶等,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一块百年何首乌。制作器具包括笔墨纸砚、切药刀、夹药钳、烘箱等老物件,这些老物件似乎在讲述着一个个中医药人传承不息的动人故事。
<<<<<<<<<<<<<<<
活动当天,尽管天气寒冷,还是有不少市民来到现场近距离体验膏方文化。为了让市民更直观地了解膏方养生文化,生生堂工作人员在现场还原了古代的膏方制作过程,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观看。现场制作的是生生堂的招牌膏方之一——九转黄精膏。九转黄精膏是经典名方,源于《和剂局方》,以黄精补脾肾、益精血,当归协黄精补血,用于老人身体虚弱、精血不足、早衰白发。
首先,生生堂81岁的老中医开出膏方处方。只见开方大夫端坐桌前,手执毛笔,用正楷在特制的笺纸写下九转黄精膏的处方。在古代,膏方处方写在三折页的纸上,上面用很秀气的小楷将理、法、方、药布局疏密有致,用药君、臣、佐、使一目了然,文采飞扬,丝丝入扣,文情并茂。可以说,一张一流的膏方处方,实际上就是一件融医学、文学、书法为一体的艺术品。
处方开出后,开方大夫向药房大掌柜高喝一声:“方来!”大掌柜闻言,立即上前接方。接方之前,他要用清水净手,以示对中医及膏方的敬畏之心。接方之后,他朗声唱方:“黄精(九蒸)捌两,枸杞壹斤,花旗参五钱,上等白蜜壹斤收九转黄精膏壹料。”
然后,大掌柜把处方交给头刀师傅。头刀师傅净手接方、配方,并将炮制好的中药交给煎药师傅。古时生生堂是一个前店后场的大药店,前店管营业,由头柜负责,后场管加工炮制,由头刀负责。头刀师傅是国药店药材炮制的灵魂人物,生生堂的头刀,从学徒四刀开始,一步步从三刀、副头刀一直做到“头刀”。在现场,头刀师傅还展示了精湛的刀功,让观众连呼精彩。
随后,煎药师傅净手后将药材倒入铜锅中取水浸泡,根据季节的不同,温度的四时变化,浸泡药材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冬季一般要浸泡8小时以上,夏季4小时即可。
接着,熬膏师傅净手后点火开始煎药、浓缩、收膏。熬膏师傅一边加热,一边轻轻搅拌膏汤。膏汤热腾腾地冒着白气,并逐渐变稠。那么,要熬制到什么程度才算成膏呢?有两个专业术语可以形容,叫做“挂旗”和“滴水成珠”。挂旗是指用搅拌棒蘸取药汁后水平提起,药汁沿棒边呈片状垂下或滴下;滴水成珠是指用搅拌棒蘸取药汁后滴入清水,药珠不会马上溶解,短时间内保持珠状。这两种情况,都标志着膏已形成。
“今天真是长见识了,我一直都不知道,原来一剂膏方的背后,有这么优雅的文化和精细的工艺。这让我对膏方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它的功效多了一份信心。”
“好香!”随着收膏的过程,膏体逐渐散发出了一种混合着中药材和蜂蜜味道的淡淡香味,很快,一剂膏方制作完成了。除了按照老工艺把熬好的膏装入陶瓷膏方罐储存,熬膏师傅还将部分膏方分给现场的观众食用。市民孙女士有感而发。
“膏方是中医文化的精华,生生堂一直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丽水百姓的健康卫士。”生生堂国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国平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制膏技艺的发展,生生堂膏方也在不断地改良与创新,药食同源系列膏方等新的膏方品种也应运而生,能更好地守护丽水百姓的健康。
生生堂膏方//
传承百年生生不息
唯有信任不可辜负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