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北京的医院有最好的物理方法吗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zhiliaofangfa/m/9558.shtml
潘秋是谁
相信许多30岁以上的福州人
对他并不陌生
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
福州第一位个体书店老板
他还是一位作家
出版过20多本
诗集、散文集和小说
其中诗歌《蚯蚓之歌》
曾被国内外几十家媒体
发表或推荐过
近些年
潘秋从人们视野里淡出
他去哪儿了
记者日前来到贵安新天地
见到了这位文化名人
床头贴《蚯蚓之歌》勉励自己
“我是蚯蚓,沉默不是我的静止,位卑不是我的悲哀,我有我的自豪,我默默地,作曲线的探索,尽管泥土里没有现成的路……”
潘秋依靠四脚支架(助行器)的支撑,带记者走进他的卧室,记者发现他38年前写的《蚯蚓之歌》,如今以书法作品的形式贴在床头,成为他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潘秋妈妈曾靠帮人倒马桶为生,父亲是人力车夫。年潘秋去了闽北农村,回城后因年龄过大没有得到招工就业的机会,做了十年的运货板车夫。年底,他在台江达江路开了“潘秋文学书店”,这间深1.5米、长6米的书店是当时福州第一家民营书店,轰动一时。
没几年功夫,书店规模越来越大,先后在五一广场商业城、先施商场、省府路、南门兜有了连锁店,最有名的要算南门兜的“潘秋超级书店”。
潘秋告诉记者,书店一开始很赚钱,后来因竞争激烈加上网络冲击,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年我关掉南门兜书店,改到火车站的‘财富第一街’开‘潘秋物价书店’,因为这里是地下城,租金相对便宜。年‘财富第一街’关闭,我从事近半生的书店生意也宣告结束。”
病情突如其来,让其卧床三年
“秋意盎然空降严冬的不幸,仿佛天塌了下来,我突如其来地陷入了‘地狱’,右肩膀突出压迫我的神经,压得我寸步难行……”这首《秋意燃我胸》的组诗,记载了潘秋近年生活经历。
书店关闭后,71岁的潘秋注册成立了文化传播公司,想通过影视剧创作、字画代售、文创产品开发、青年作家扶持等,继续在文化事业上打拼。
“没想到,年因右肩膀突出做了一台手术,我卧床长达三年,生活无法自理,全由妻子照顾。我的文化传播公司‘停摆’了。”潘秋说,“我常给自己打气——你不是写过《蚯蚓之歌》吗?蚯蚓没有华丽的外表,可它非常接地气,有顽强的生命力,就是身子被切割成两半,还能活。”
卧床三年,《福州晚报》成了潘秋每天的生活伴侣。他说:“我的第一篇新闻专访,是年晚报记者采写的,这之后《福州晚报》有关我的报道有数十条。我自费订了近40年《福州晚报》。现在网络已特别发达,可我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还是看报。”
病床上的潘秋特别喜欢手机的汉字书写功能,因为很方便,每天都能靠它进行诗歌创作。卧床那三年,潘秋写了多首诗,其中《秋意燃我胸》等组诗被海外的华人报刊连载。
站起来后,梦想办民间图书馆
“水躲在山的背后,山藏在水的兜里,水弯弯曲曲,山躲躲藏藏……”这首《十八重溪》是潘秋重新站立起来后,写的《江南忆,最忆是福州》组诗中的一首。
潘秋说:“一年前当我从床上爬起,能够重新站立起来时,我仿佛迎来了‘新生’。我家住24楼,现在只要不下雨,我就借助四脚支架,每天到小区里散步半个多小时,此刻我觉得人能够行走是多么幸福的事。”
从读中学时开始写诗算起,潘秋写诗已有60多年。他说:“写诗让我深感青春活力。之前我写的诗大都是与命运抗争的题材,如今我想多写写我生活的城市。《江南忆,最忆是福州》这个系列,我已写了多首,还想继续写。我如今住在连江,最近我开始创作《江南忆,最忆是连江》系列了。”
现在,潘秋行走时身上还需挂着尿袋,可他已不觉得自己是病人了。重新站起来的他,有不少梦想,其中一项就是在贵安开一家民间图书馆或书院。他说:“我爱将自己比作蚯蚓,蚯蚓总是不图享受,通过自己的奉献,折射出它对大地母亲的爱,我现在也想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多做点贡献。”
福州晚报记者顾伟/文张旭阳/摄
新媒体编辑兰超
监制管慧侯宗焜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ls/1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