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港江阴港区工业集中区里,中国软包装集团福建中景石化科技园的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小小一颗聚丙烯颗粒,见证一家福州本土民营企业成长为“全球第一”的过程。
在江阴港区的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
船舶排队进港
今年前7个月
江阴港区吞吐量
实现疫情防控压力下的逆势增长
8月的福州之滨,释放着经济活力
前日,晚报君一行来到福清江阴港区
走访港口、走进企业
采访中感受最多的是:
在它们“做大”全球生意的前行路上
福州的营商环境在不断添加新动能
全球第一
小颗粒里藏着佳话
“24小时四班倒不停歇生产,生产吨,每天都是零库存!”12日,在中国软包装集团福建中景石化科技园内,一包包50斤重的聚丙烯,正源源不断地在生产线上完成打包下线。说起产品的销路,公司副总经理黄健伟很是兴奋。
一个个雪白如米粒般大小的聚丙烯
背后是一段福州营商环境
成就企业发展的佳话
中国软包装集团,这是一家福州本土民营企业,因生产双向拉伸性聚丙烯塑料薄膜而闻名。市民熟悉的各类食品袋、快递塑料包装,用的材料就是它。因产品用途广泛,凭借技术先进的生产线,中国软包装集团仅用5年就获得全国第一的行业龙头地位。
但在年时
它也有成长的烦恼:
产品的原材料聚丙烯依赖市场供应,价格波动大,这既限制产能拉升成本,也削弱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改变从年开始
借助我市大力发展
临港工业的政策东风
一个占地亩的
中景石化科技园
在江阴港区工业集中区落地建设
一家民营企业打破原料供应瓶颈的
创新发展之路,就此开始
△中景石化码头,一艘满载化工原料的船只正在卸货。
项目各环节审批、通水通电……
在中国软包装集团
高级副总裁朱泽斌的记忆里
科技园建设的
每个阶段,每遇难题
总有政府部门人员靠前服务的身影
稳定贴心的发展环境
换来的是企业的腾飞
如今的中国软包装集团早已从最初的单一产品、全国第一,发展成为集丙烷、丙烯、聚丙烯、聚丙烯薄膜于一体的全球唯一全产业链企业,规模全球最大,一个价值千亿元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对于这段企业转型创新、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国软包装集团董事局主席翁声锦有一段很中肯的评价:
“我们转型升级成功,得益于福州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得益于政府对实体企业的深入服务,得益于金融界强有力的支持。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切身感受到政府作风和职能的转变,从项目审批、建设到验收全过程,职能部门主动对接、指导,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逆势增长
大港口航线增人气旺
江阴港区在复工复产过程中
表现强势
数据显示
今年前7个月,江阴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万标箱,同比增长3.05%;完成散杂货吞吐量.8万吨,同比增长11.2%。
数据逆势增长的背后
离不开江阴港区练好“内功”
据介绍,自去年以来,江阴港区共增加了2部岸桥,岸桥的最大起升高度可达52米,是目前福建省起升高度最高的集装箱装卸桥吊,同时增加了岸桥操作手和岸桥指挥手配置,保障生产作业的安全进行。
“像以往有些船舶集装箱堆放到九层高,岸桥高度不够,工作能力受限,添加新设备后,装卸货的能力提高不少。”王勇说,不仅如此,相较以往,新增集装箱堆场能力10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了港口的吞吐能力。
提升港口服务能力的同时
江阴港区还积极开辟新的航线服务
7月7日18时
沿着江阴港区开辟的海丝新航线
法国达飞轮船公司旗下的
“正利艾菲尔”轮在港区顺利靠泊
据了解,截至目前
江阴港区已有9条
以“丝路海运”命名的海丝航线
其中,8月1日
福州港“丝路海运”快捷航线
在江阴港实现首航
在这条优选航线上
船舶在港时间比以往
再减少10%~20%
目前,集装箱智能理货、海铁联运“一箱到底”、打造冷链服务平台等多种优化营商环境措施正在江阴港区推行。江阴港区6号泊位已接近交付阶段,待实现投产,港区岸线总长将增至米,大大提高港区集装箱吞吐能力。
近几年随着海陆物流通道的
不断完善
江阴港区已颇受
各大航商、货主的青睐
辐射影响力增强
而福州通关速度和
通关时间压缩比全国领先
口岸费用降至国内低位水平
让福州跨境贸易环境显著改善
企业发展愈加提效增速
去年,我市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在全国41个城市评比中,获评“优异”等级,位列全国前十名。市商务局牵头主导的5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举措,由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
年12月,福州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26.9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1.13小时,较年分别压缩75.93%、90.21%,为历史最好成绩。压缩比与全国水平相比高出26.76%、57.03%,省内继续领先。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福州关区年6月进口通关时间和出口通关时间压缩比均圆满完成我市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
同时,福州的口岸费用也已经降至国内低位水平。
福州晚报记者李锦清江海见习记者陈尚言文林双伟摄编辑魏旸艳实习生陈歆悦监制兰超林立新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