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做数字时代的ldq

福州工行“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系列报道④

数字时代,非现金支付日益占据主流。当我们在网络上留下痕迹时,也存在着个人信息被窃取,甚至被利用的风险。个人信息泄露后,公众除了可能面临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的烦恼外,还有可能面临个人身份被冒用、账户钱款不翼而飞等严重问题。该如何为个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工商银行福州分行为您送上守护“秘籍”。

案例简介

以案说险

金融小知识

01

案例简介

#近日,一名客户到某银行网点咨询ETC变更事宜。她告知客户经理,前几日她手机上收到了某第三方支付平台新绑卡和ETC进黑名单的信息。客户经理发现,该短信电话号码标记地点是马来西亚,大概率是诈骗短信。这名客户这时才恍然大悟,告知客户经理自己已点击短信链接,并且把个人信息,特别是身份证和银行卡号泄露,但万幸的是还没有发生经济损失。经客户经理提醒,客户马上决定注销该银行卡。

02

以案说险

#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网银账号、第三方支付账号、社交账号、邮箱账号等账户信息;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聊天记录、个人视频、照片等隐私信息,都属于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是诈骗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不法分子在精准掌握用户个人信息的前提下,能编造出迷惑性更高的诈骗场景,得以对公众实施欺诈。

个人信息泄露的方式常见的有:使用违规收集信息APP,连接存在漏洞的风险WiFi,出借身份证件、银行账户,点击钓鱼网站等欺诈链接,随意丢弃快递单、票据,参与测试等不明网络小游戏等。因而公众要提升安全意识,养成良好操作习惯。

03

金融小知识

非现金支付时代下,该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守住“钱袋子”?

工商银行福州分行送上守护“秘籍”:不向陌生人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和支付信息,也不要在不明APP、不明网站链接中填写;不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或扫描未知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bbfz/13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