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石磊磊罗丹凌/文毛朝青包华/图
“龙腰西北诸山治水汇于湖,送入北水关……”明代工部侍郎董应举在《省城山川水利议》中,在对福州古时内河系统描述时,提到了“北水关”这个名字,这个地名和福州消失的多条内河有关。前日晚些时候,福州卧湖路路口进行管道施工时,破除了路面,在路面下1米深处,出现了大量砖石,而在同路段的其他位置,并没有石条存在。从小在西湖周边长大的文史专家郑子端在现场记录下了这一幕,他表示这些砖石是北水关的遗存,再度证明古时西湖水从卧湖河,进入福州内河水系的说法。
卧湖路路口的管道施工现场,挖出不少长条砖石,每块超过半米长
现场已经回填日后进行考古
前晚7时许,在湖滨路靠近卧湖路路口,施工人员用钩机开挖路面时,发现了地下有一层坚固的路基,该路基是由超过半米长的长条砖石构成。巧合的是,发现砖石的路段,处于西湖公园晨曦广场和卧湖路之间连接线上,在该路段的其他区域并没有这种砖石出现。
“福州有二环、三环,还有规划中的四环,而在明清时代,福州的‘一环’是在城墙之内。北水关就是重要地标。”郑子端说,北水关是福州城墙体系的一部分,建成的年份可以上溯到明代。民国时期,福州开始拆除城墙修路,城墙逐渐消失,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水关周边的城墙也被拆除。
郑子端家住卧湖路附近,他在晚间散步时正好经过了工地。发现砖石后,他马上拍下照片,将相关信息反映给了文物部门。
前晚10时许,施工人员已经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回填处理。
昨日,据鼓楼区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确认,该地块确实是古代福州北水关所在的位置,文物部门会将此处列为地下的不可移动的文物登记点。“相关区域已经回填,不会对遗址造成大的破坏,日后再进行考古。”上述负责人说。
位于白马路的西水关,古时是西湖水与内城水交汇处之一
福州四大水关见证内河变迁
古时候福州有四个水关:南水关、西水关、北水关、汤水关,郑子端多年来一直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ys/1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