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2022年土拍收官九成底价成交

姜喆

编辑

门国锋

随着12月20日青岛第四次集中土拍落下帷幕,年青岛土地拍卖市场交出了一份最终的“成绩单”。据统计,年青岛四次集中土拍整体供地宗,占地万平方米,总建面万平方米,成交宗,占地万平方米,总建面万平方米,总成交额亿元。

在宗成交地块中,有宗为底价拍出,约占总量的90%,“触顶”成交的地块仅有5宗。在拿地企业中,国企、央企、平台企业依旧为主旋律,民企在今年的青岛土拍卖地市场成为“陪衬”。

主城区接连诞生“地王”

12月19日-12月20日,青岛市年度第四批次集中土拍落下帷幕,本次土拍供应40宗土地,总占地万平方米,总建面万平方米,全部成交,总成交额亿元,整体溢价率2.7%。

相比本年度其他三次集中土拍,年终收尾的“土拍”大战拿出了“压箱底”的地块。其中竞拍最为激烈的是崂山区2宗土地,两宗地块均位于张村河南,辽阳东路北、合肥路南、青银高速东,是张村河以南拆改的首发地块,总占地6.46万平方米,规划总建面14.53万平方米,起拍总价23.98亿元。

在分别经过了轮和轮的竞价后,崂山区的两宗地块皆超过最高限价元/平方米,触发熔断,转入线下竞品质环节,最终被海信和华润分别收入囊中。海信以楼面地价元/平方米竞得,成交总价13.53亿元;华润以楼面地价元/平方米竞得,成交总价14.05亿元。两宗地的溢价率为15%,成为青岛“新地王”。

尽管从全年度来看,底价成交、低溢价率依旧是青岛土拍市场的主旋律,但热门地块遭“疯抢”熔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目前普遍投资谨慎的情况下,房企都将目标锚定在最为优质、利润空间最高的地块,“冰与火之歌”轮番上演。

6月17日青岛第二次集中土拍时,市北区绍兴路两宗地块遭“疯抢”熔断,两宗块位于市北区辽阳西路以南、规划25号线以西、敦化路以北、绍兴路以东。在中海、保利、海信、国信、青铁、华润、金地等10家房企经过数十轮报价后,两宗地块楼面价均达到最高限价元/平方米,触发熔断转为线下竞品质,最终华润和青铁以元/平方米竞得,溢价率均为15.1%,打破了年开平路45号地块元/平方米的纪录,成为市北“新地王”。

9月16日第三次集中土拍期间,崂山区松岭路地块也引来了银丰、海信、中金国泰三家房企激烈争夺。三家房企历经2个多小时轮番报价98轮后,超过最高限价元/平方米,在线下竞品质环节由银丰获得,最后成交价为元/平方米,成交总价14.16亿,溢价率15%。

三次土拍的“新地王”均在主城区,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前景可期,地块高质素引来开发商群雄逐鹿。其中市北区地块是绍兴路振华片区改造项目,周边教育、商业、交通、医疗等各项配套完善,地块紧邻辽阳西路,南京路、福州北路等城市主干道,周边有地铁3号线、4号线换乘站错埠岭站,交通极为便利。商业配套有新业广场、富尔玛家居博览中心等,教育资源有国开实验中学、53中等。对比青岛近两年出让的地块来看,是主城区内较为稀缺的核心土地资源。

崂山区作为高端市场承载地,高净值人群市场活跃,成交量居青岛前列。崂山区松岭路地块是高端集聚区的代表,位于松岭路东、银川东路南、仙霞岭路北,山海资源丰富,是不可多得的黄金地块,地块相邻的佳源华府目前在售二期均价在5.5万元/平方米以上。张村河是青岛市城市更新的“重头戏”,第四次土拍“触顶”的地块是张村河改造更新以来的首发地块,被视为将成为青岛的下一个高端住宅区,鲁信、海信等多家房企已在该板块有所布局。

底价成交仍是主旋律

与年集中土拍不同,年青岛全年供地按照四个批次进行,为了达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整体目标,通过增加供应批次,缓解房企阶段性资金压力。今年四次集中土拍整体供地宗,占地万平方米,总建面万平方米,成交宗,占地万平方米,总建面万平方米,总成交额亿元。从数据来看,供地宗数比去年减少68%,供应面积减少55%,成交总价减少24.5%。

在宗成交地块中,有宗为底价拍出,约占总量的90%,触发熔断转线下竞品质的有5宗,5宗地块溢价成交。

在拿地企业中,国企、央企、平台企业依旧为主旋律,在今年的四次集中土拍中成交的宗地块中,“央国平”参与率超8成,成为拿地主力。民营房企尚未度过寒冬期,谨慎取地,降低开发风险让民营房企土拍的积极性下降,在今年的青岛土拍卖地市场成为“陪衬”。

反观青岛楼市,今年以来持续下行的趋势,步入年底依旧未曾迎来转机。新房、二手房“量价齐降”,据青岛贝壳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数据,11月新房(包括住宅、公寓、商业产品等)成交量环比下降13.4%,二手房环保下降1%,房地产寒潮延续到了年终,昔日年终楼市翘尾迹象难寻。

此前,青岛以及多次出台多项优惠政策,试图通过放松限购、降低房贷利率、降低首付比例、支持公积金优化贷款、取消“二手房限购”政策、商转公政策等手段松绑楼市政策,帮助消费者恢复购房信心,但目前来看成效甚微。

业内人士指出,集中土拍底价成交占比高对于青岛未来楼市的回暖相对有利,一方面这意味着今后楼盘上市的价格较为平稳,开发商有更多空间做好品质;另一方面,拿地房企多为地方国资平台,大概率会推迟上市时间,对于缓解库存压力也较为有利。

(本文原载于“财经齐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ys/149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