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端午采莲嗦啰嗹民俗

安海是闽省著名文化古镇,自南宋初建炎四年(公元年)正式建立镇制。多年来,地方的经济发达,文化也长盛不衰,号称“海滨邹鲁之邦,二朱过化之地”。民俗文化十分厚重,端午节的民俗“嗦啰嗹”是独特的民俗文化,在全省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是罕见的,因而脍炙人口,素来为海内外所瞩目。其历史悠久,源远而流长,已成为民俗文化的瑰宝。

一、嗦啰嗹的正名叫采莲

新中国成立前,嗦啰嗹民俗一直称为采莲。考之于明清修撰的《安海志》是这样记载,修于清乾隆间的《泉州府志》亦然。我在年前于安海生活了20年,端午节的嗦啰嗹民俗,都叫采莲。由于这种民俗在游行时所唱的歌曲中有反复出现的嗦啰噠词句,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才呼之为嗦啰噠,约定俗成,于是嗦啰嗹这个俗称竟取代了正名的采莲。有专家研究说嗦啰嗹是佛教的梵语,含消灾纳福之意,这也许是群众乐于称之的原因。我认为现在应正本清源,恢复它的正名或称为“采莲嗦啰嗹”,还其历史面目,以免日后传讹。

二、采莲是中原的古民俗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江南水乡十分著名。那里湖泊多,山川秀丽,十分诱人。早在年前的汉代,乐府就已有描写江南少女驾轻舟在荷塘中采莲的欢乐情趣的“采莲曲”,以后,对音律颇有研究的梁武帝萧衍也写了类似的“采莲曲”。从此以后,采莲曲舞蹈广为流行,一方面流入宫廷,成为宫廷饮宴、庆典的歌舞而历代流传不休;另一方面也成为民间节日欢庆的形式。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国人心中是至高无上、具有强大威力的神物,既能兴云布雨以滋养大地万物,又能吸水以解除人间水患。古时,中原大地每年四月的梅雨季节,淫雨不休,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无穷困苦。人们苦于淫雨为患而又无可奈何,总期望于龙神的搭救。一到梅雨期过,天空渐见晴朗,人们认为这是龙神庇佑的缘故,无不心花怒放,就在五月初一抬出宫庙中供奉的龙神塑像,敲锣打鼓,四处游行庆祝,沿途利用采莲曲舞蹈形式,兴高采烈地高唱采莲曲,伴以舞步,徐徐而进。游行队伍简短,场面十分热闹。领头人手持长杆旗,直入各家各户,挥旗拂扫,然后退出,意在借龙神之威驱走淫雨带来的余留邪气,求得人口平顺,五谷丰登。年年如此,就成为民俗。这种民间流行的习俗,因游行时的舞蹈,来自采莲舞蹈,当时就称之为“采莲”。随中原人民避乱南下,采莲民俗落户于泉州、安海。

中国五千年历史,乱多治少。周武伐纣,春秋战国,三国鼎立,中原人民几乎时无宁曰。至两晋时中原依然战乱不断,西晋统治者也不得不从洛阳东迁南京:一大批晋室皇亲国戚和士大夫以及百姓,也先后避乱南迁。那时僻处海隅的福建,地多人少,社会较为安定,避乱的中原人民也纷纷进入福建,史称“八姓入闽”,先是福州而后至泉州沿江而居。以后唐末又有王潮、王审知兄弟率数万固始官兵及眷属南下据泉州落籍。这些先后到泉州定居的中原百姓,带来大量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取代了当时日益衰微的原住民闽越文化,成为泉州文化的主流。中原的古民俗采莲,在这大形势下,也随南迁的中原百姓而落籍于泉州及安海。因而数百年来,采莲成为泉州、安海两地每年的主要民俗之一。

清朝前期泉州与安海的五月初一采莲民俗还是十分盛行。清乾隆版的《泉州府志·风俗志》是这样记栽的:“五月初一,采莲城中,神庙及乡村之人,以木刻龙头击锣鼓,迎于人家,唱歌谣,劳以钱或米酒。”可是今著的《泉州市志·风俗志》对采莲时间的记载已不是五月初一,而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可见清朝前后期采莲的日子已发生变化。我个人认为这和泉州民间对龙的崇拜有关。泉州民间是把五月初五看作是龙王神的诞辰。可能是为了让龙王神诞辰更加热闹,就把五月初一的采莲推后在五月初五举行。这就使得原本与纪念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风马牛不相关的采莲变成端午节的一个民俗。

清朝中期,泉州一方面海交有了进一步发展,商业兴盛,另一方面学校、医院也大有发达,基督教传入,势力迅速扩大,使得带有迷信色彩的采莲民俗开始衰落,逐步式微,以至到解放前夕采莲民俗基本消失。而安海号称泉南佛国,佛教道教合一,拥有非常众多的信众,因此,采莲未受任何影响,至年依然盛行。

三、新中国成立前安海端午采莲的形式

旧时安海分为24个境铺,各境铺有自己供奉的保护神。其中有配祀龙神的境铺是霁云殿、妈祖宫、当兴境、明义境、西河境、三公境等。安海原属晋江八都,霁云殿是八都都主宫,所以每年端午的采莲活动,其采莲队可以在全镇通行,不受任何限制。妈祖宫的供神妈祖是著名的海神,其采莲队可以在沿海港的境铺活动。其它各境铺的采莲队只能在自己境铺范围内活动,不得越雷池半步。这是一种乡规民约,都自觉遵守。

采莲的形式和泉州大同小异。端午节当天一早,先抬出配祀的象征龙神的泥塑或木雕的龙王头让人们焚香叩拜,至午后才出发游行进行采莲活动。首家接受采莲的称为“头莲”,据说获福最大,所以受采户付出的劳资亦较多,一般都是殷实的人家。接着还有“二莲”和“三莲”之分。以下就以一般的对待,劳资随意。要采“一莲至三莲”的,都得事先联系确定。

游行活动的队伍简短,但十分有趣。前导是个头戴清兵笠、脸上涂红漆綠、八字胡须、鼻架墨镜、上身斜披破旧衣裳,袒露一臂,腰缠草绳,下身长短裤,足穿草鞋、手撐写着“祈求平安”之类吉祥语句的长杆幡旗,走着颠步的汉子。接着是标明某某境铺采莲队的卷书牌。再后是二人敲锣、二人打鼓配合管弦的细乐队。最后是四人抬的龙王头。龙王头两角缠红布,两眼圓睁,海口张裂,龙须长伸,其面前的香炉香烟腾腾,神威十足。队伍两旁,一边是与前导一样装束,还肩架一条一头系生猪脚和草鞋、一头系装酒尿壶的扁担,手打破锣,负责队伍联络的"铺兵"。铺兵原是封建社会负责传递公文的驿站驿卒,后演变成民间游行队伍的联络员。队伍的另一边是男扮花婆,头扎乌巾,发插生花,两耳垂坠,身着红衣绿裤,足穿绣花鞋,手提内盛白兰花的红色漆篮,走着科步。整个队伍,边有节奏地似摇船般徐徐前进,边和着乐曲高唱歌谣,显得十分悠雅。

每到一家,前导就如醉似颠地持旗冲入,口喊吉祥语句,在厅堂间挥旗拂扫一番然后退出。跟上的男扮花婆即给宅主送上白兰花并接受宅主的红包。宅主送至门口即大放鞭炮,叩送龙神。至此,队伍即转入另一家。

整个采莲活动,还基本上保留着中原古民俗采莲的风俗形式。但游行时所唱的歌曲已不是原中原采莲曲词,而是讲述一年12个月每月的节日和气候。一二十年前,本人访问过昔日曾是采莲活动的管弦老艺人王钦师傅,他向我提供的曲词是:

正月算来是梅花开啊,嗦啰噠啊伊都啊啊啊咧,咧啊去咧,正月算来是花含蕊啊,啊啊啊咧,咧啊去咧;

二月算来是人播田啊,嗦啰噠啊伊都啊啊啊咧,咧啊去咧,二月算来是花味香啊,啊啊啊咧,咧啊去咧;

三月算来是清明正啊,嗦啰噠啊伊都啊啊啊咧,咧啊去咧,三月算来是日照埕啊,啊啊啊咧,咧啊去咧;

四月算来是槐花开啊,嗦啰噠啊伊都啊啊啊咧,咧啊去咧,四月算来是梅雨季啊,啊啊啊咧,咧啊去咧;

五月算来是龙王生啊,嗦啰噠啊伊都啊啊啊咧,咧啊去咧,五月算来是照稻青啊,啊啊啊咧,咧啊去咧;

六月算来是天热时啊,嗦啰噠啊伊都啊啊啊咧,咧啊去咧,六月算来是品荔枝啊,啊啊啊咧,咧啊去咧;

七月算来是人普示啊,嗦啰噠啊伊都啊啊啊咧,咧啊去咧,七月算来是八月天啊,啊啊啊咧,咧啊去咧;

八月算来是中秋正啊,嗦啰噠啊伊都啊啊啊咧,咧啊去咧,八月算来月照埕啊,啊啊啊咧,咧啊去咧;

九月算来是菊花香啊,嗦啰噠啊伊都啊啊啊咧,咧啊去咧,九月算来是枫叶红啊,啊啊啊咧,咧啊去咧;

十月算来是阳春正啊,嗦啰噠啊伊都啊啊啊咧,咧啊去咧,十月算来是梅技青啊,啊啊啊咧,咧啊去咧;

十一月算来是冬节正啊,嗦啰噠啊伊都啊啊啊咧,咧啊去咧,十一月来是人撞碎啊,啊啊啊咧,咧啊去咧;

十二月算来是寒天气啊,嗦啰噠啊伊都啊啊咧,咧啊去咧,十二月算来是年兜时啊,啊啊啊咧,咧啊去咧。

四、新中国成立后采莲民俗怎样保留延续

新中国成立后,各种运动接踵而来,要保留延续采莲民俗,非常艰难。幸而有一批新文化工作者以果敢精神和机智巧妙的手法,在广大市民的支持下,采莲民俗始免遭灭顶之灾。

上世纪50年代前期,因采莲存在封建迷信之嫌而被打人“冷宫”多年,谁也不敢组织。至年端午,在安海工会工作的颜昌瑞,出于抢救独特地方民俗文化的动机、以工会名义出面,大胆地首先组织民间老艺人恢复采莲民俗活动。与此同时,他又支持民间艺人尤金满大胆地把采莲民俗活动,加以提炼,改编成舞台表演的舞蹈节目,叫“嗦啰噠舞”,参加政府组织的会演,被逐级推选至北京参加全国会演,竟轰动京都。

这就为采莲民俗披上一层政治保护衣。以后的年,该舞蹈入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福建卷》,还编入《晋江市志·文化》。

年端午节,时已调任安海公社文教兼文化站长的颜昌瑞,又采取“旧瓶装新酒”的方法,亲自撰写歌唱的歌词,而把采莲民俗活动冠以“总路线宣传队”,公开举行活动,使得采莲民俗活动形式又与广大群众见面,大受欢迎。

上世纪60年代中,继“四清”运动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声势更猛,作为“四旧”的采莲民俗被扫入“十八层地狱”。“文革”结束后党中央拨乱反正,接着又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给神州大地带来明媚春天,万象更新。颜昌瑞及时抓住这个大好时机,运用点面结合方法,在恢复采莲民俗上大做文章。一方面以文化站出面吸收民间老艺人,组成直属的采莲队,一方面发动以前有采莲组织的境铺全面恢复活动,又组织“采莲协会”,每年端午前后还举办交流活动。通过这些主要措施,基本保留着中原古民俗风格的安海端午节采莲民俗,又年年端午活跃在安海古镇的大街小巷。

抢救安海端午采莲民俗,颜昌瑞花过几十年心血,起了积极的作用。《泉州晚报》海外版年2月17日刊登的《抢救"嗦啰噠"的背后故事》一文,就肯定他“功不可没”。同年6月18曰,《海峡都市报》也有专门介绍他这方面的报道。

五、倍受海内外的瞩目与







































复方利多卡因软膏价格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rc/97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