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今晚的语音晚安节目。我是P酱。
最近,有朋友从北方来到福州,成了福州女婿。在和丈母娘日常对话的过程中,闹过不少笑话。
他学会的第一句福州话是MOLAIYE(没关系),也开始习惯“很清楚”可以用来赞美人的长相,也可以用来夸奖一道菜做得好吃。而一旦被丈母娘指责“不清楚”,就该好好检讨自己了。
一些刚刚来福州的外地人曾表示,听不太懂福州人说话。虽然有的福州人常把福州念成“虎纠”、傍晚念成“旁晚”,涮锅念成“刷锅”,但福州人还是非常乐意讲普通话的。许多老依伯一高兴,都会竖起大拇指连呼:“灰强(非常)好!”在一个方言历史悠久的非移民城市,福州人对普通话的参与度以及普及率比江浙沪、珠三角和西南地区都强多了。
福州人热情友好,如果遇到外地人,老依伯、老依姆讲起普通话更带劲,尽管他们可能把自己姓“王”说成“黄”,但不会让外地人觉得被排挤。即使遇到不会讲普通话的老人家,也会有人主动给你当“翻译”,不用担心遇到“我母鸡(不知)啦”这种尴尬。而有板有眼带着“福州腔”的普通话,特别有人情味。
提起福州人爱讲普通话,有福州市民表示:“大家都讲普通话,如果你不讲,人家还以为你没文化。”原来,普通话变成了有文化的象征。其实,福州话里还保留着很多古汉语,蕴含着古典文化哦!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会说福州话,不好意思说福州话,反而是一种文化的流失。
市文联主席陈章汉认为,福州话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存,它的审美价值高于使用价值,所以大规模推广福州话不现实,但不能完全放弃。应该把福州话作为一种历史宝藏来研究。
关于福州人很乐于讲普通话这种现象,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老先生认为,普通话的普及程度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包容性。
方炳桂老先生说,福州在历史上有过4次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从多年前,无诸按西汉诸侯国制度开始打造福州城,福州就有4次从北方和中原地区大规模迁入居民。他们将北方语言传入福州。至今福州话中仍然存留一些中原地区的古汉语词语。
年福州解放后,有大量的解放军南下干部和内地人口迁入福州,支援建设。现在的工业路、上海新村等地名就是当时人口迁入的例证。各地来的人方言不通,相互交流只能通过普通话。福州人从那时候就习惯了说普通话。
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听过一个段子,“红旗飘飘来到福纠(州),走到大球(桥)买了手biu(表)。踩到香纠(蕉),摔了一揪(跤),手biu(表)摔坏,没有钱修”。这是当年福州人调侃南下兄弟的名句。
政府在建国以来一直推行普通话,福州在这方面又做得非常突出。所以现在甚至走在乡间,都可以用普通话交流呢。
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因为口音问题闹出的乌龙呢?这种不同文化产生出的小碰撞,是平淡生活中的调味料,让人忍俊不禁。欢迎你们在后台跟我们留言分享哦!
部分文字来源本报记者雷岩平、徐文宇的《“福州腔”普通话好温馨》。
新媒体部编辑P酱
福州晚报新媒体部出品,图片来源网络。
福州日报社白癜风怎么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rc/5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