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剪纸:剪出立体天地
吴秋凤
作者:翁宇民/文陈暖/摄
什么是柘荣剪纸?小巧的绣花剪能剪出多大的气象?在吴秋凤看来,剪纸的天地很大。如今在柘荣,剪纸不仅可以作为女人的职业,它还成为一个成熟的、走向了市场的行业。
吴秋凤,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委会会员、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专委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柘荣剪纸协会副会长、袁秀莹剪纸艺术馆馆长。她介绍说,柘荣剪纸在过去与民俗活动紧紧相连,剪纸艺人大多从母辈、姐嫂传承下来,主要用于贴窗花和作为刺绣的纸样。在表现技法上没有统一的模式,继承了中原文化的特色,具有古朴、浑厚、粗犷、写意的风格,与陕北民间剪纸极为相似;在艺术特色上,不求对称,阴阳变化大小不一,剪纸艺术语言跃然纸上,丝毫没有人为的雕饰感,以达到似与不似的传统艺术效果。
吴秋凤生在刀剪之乡的柘荣,从小就跟着姑姑学剪纸。后来,她上了柘荣历史上第一期剪纸培训班,当时的老师袁秀莹后来成为她的婆婆。剪纸艺术的传承链条,在她们家是婆与媳的温馨一环。两个不同时代的女人,在家中会花大量的时间讨论剪纸。婆婆年事渐高,现在通常由她构图,吴秋凤画样,两个人成为一个创作体。而吴秋凤的老公,则帮助剪纸推向市场。
吴秋凤展示细腻剪功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剪纸不过是一种色彩——大红,用的都是一个材质——纸张。在吴秋凤和她婆婆袁秀莹的创新下,柘荣剪纸的技法不单有“阳剪”、“阴剪”,如今还有“透剪”、“多层剪纸”,将彩色的不同纸张叠在一起,剪出的风景画犹如立体照片,富有层次,画面透视感强。她们还找到了织工特别细致的布料,用上下各夹一层纸张固定,创造了“布剪”。
在吴秋凤和袁秀莹身上,人们能看到中国剪纸艺术的发展脉络,由民俗实用形态,向观赏艺术形态转化。而运用“透剪”、“多层剪纸”等技法创作的《东狮山》《太姥山》等作品,更是带有试验性的剪纸探索,它们从技法、题材和视觉效果上都会令人耳目一新。
今天,是“非遗遇上新设计”匠人展的最后一天,包括吴秋凤和袁秀莹在内的多名全国顶级手艺人和设计师分别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和南后街展览馆,为你带来一百多件手工精制匠心作品和非遗技艺展示,等待你的赏析。
转载于6月26日福州晚报
编辑:温金寿
北京到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北京哪个医院有白癜风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