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呀摇……”上周末,福清市一都镇东山村的唐驿大招艺术村内,不时响起阵阵曲调悠扬的歌声。
“晚报巡村”记者组一行走进东山村,发现唱歌的是一群来自福州的文艺爱好者。他们慕名而来,相聚在唐驿大招艺术村的东土大唐休闲吧,开展艺术交流活动。
东山村是国家森林乡村、省年历史文化名村重点提升村。近年来,东山村全力打好古厝保护、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三张牌,走出了一条“农文旅”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路子,让这座藏在深闺中的千年古村再续传奇。
一个决定
古寨重焕光彩
踩着青石板路,闻着农家菜香,沿着路边驿道,记者看到,东山村大招桥两侧白鹭纷飞,流水潺潺,唐驿大招艺术村的建筑古色古香、简朴大气。在悠扬的歌声里,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悠久的人文民俗传承在东山村得到了保存和展现。
而多年前东山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老寨破旧不堪,道路杂乱无章,旧宅人去楼空,桥栏断断续续。
那么,这个千年古村是如何“重生”的?变化要从东山村古厝保护的“一个决定”说起。
东山村位于福清西北部,与永泰、闽侯毗邻,距福州仅40公里,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古寨、古街、古道、古榕、古桥、古石刻等遗存甚多,欧阳修、叶向高、蔡襄等历史文化名人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这些是东山村最宝贵的财富,村里决定从列入《福州古厝》一书的东关寨保护、修缮开始,成立古村落保护理事会,深挖村落传统文化、保护历史古迹、整治村容村貌等,让青砖小瓦、飞檐翘角都散发出历史韵味。”东山村党支部书记郑雪英说。
记者走进修缮后的东关寨,看到古色古香的庭院干净有序,还有精雕细琢的栏杆、带有精美花纹的窗棂、古朴厚实的木板门等。这一切让这座拥有多年历史的围堡式古寨重新焕发光彩。
“今年,政府启动旧寨修缮提升,让新寨、旧寨前后呼应。”看着东关寨人来人往的场景,东关寨理事会成员何宏平感慨万千。
一都镇镇长俞强说,东山村通过东关寨修缮,将原本零星分布在深山的古厝、古街、古桥、古树连成一体。今年还将实施旧寨修缮、畲族村风貌提升等项目,让千年古村重新焕发生机。
一场变革
枇杷变身“摇钱树”
如果说古厝保护让东山村恢复了生机,那么枇杷产业的一场变革,则让枇杷树变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原来,东山村是一都枇杷的主产地之一,东山村百姓曾依靠种植枇杷成功脱贫。然而枇杷产业经过30年发展,存在树种老化、品种单一等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问题,不少村民纷纷外出另找出路。枇杷产业急需一场变革突破发展瓶颈。
“省农科院连续两年对一都枇杷品种进行优化改良,引进了三月白、香妃等15个新品种,在东山村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二代杂交白肉枇杷新品种示范基地、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课题项目实践地、福建首个大棚枇杷母本园。”郑雪英说,这些举措不仅让枇杷避开了霜寒天气,延长了成熟季,还保证了产量。
一场销售的变革让一都枇杷走向了全国。“一都镇为打通枇杷线上销售的产业链,引入京东物流,在村里设立揽收点,打通了农产品流通的‘最初一公里’。”东山村村民何芽珍说,她今年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rc/1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