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横镇文化站成了家门口ldquo快乐

年1月11日

《台州晚报》“迎市两会特别报道”

专门刊登箬横镇综合文化站

赶紧为之点赞吧

!!!

文化惠民

文化站成家门口“快乐驿站”

文化站,家门口的“大舞台”

上周日,吃过午饭后,朱玲玲带着8岁的儿子来到了温岭箬横镇综合文化站。一进门,母子俩就直奔图书馆,儿子挑了几本儿童读物,她借了几本人文类书籍,满载而归。

“从四年前开始,我就成了文化站的常客,每周要来四五趟。”朱玲玲说,文化站的角角落落,她都很熟悉。

儿子喜欢逛图书馆,朱玲玲喜欢去小剧场。每逢周末,这里就是文化站人气最旺的地方。“周六上映电影,周日演出戏曲,这是文化站的‘老传统’了。”箬横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金海荣告诉记者。这个小剧场能够容纳人,即使在冬天也是人气爆棚,夏天时,座位不够坐,舞台前都围满了人。

二楼的舞蹈排练室,朱玲玲也经常来。在这里,她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周相约一起练舞。

退休后,江玲平也常来文化站的排练室练舞,而且挑的都是上午的时间。“下午和晚上,来练舞的人一拨接一拨,我上午来刚好错峰。”江玲平说。排练室设施一应俱全,并且免费对老百姓开放,俨然已经成为舞蹈爱好者的“根据地”。

“文化站是家门口的‘大舞台’,让我的退休生活越来越有看头了。”江玲平说。而在朱玲玲眼中,文化站则是“充电站”,这四年,她“修炼”成了一个文艺女青年。

“文化站经常会推出公益课,我在这里学会了非洲鼓、陶笛、葫芦丝,学费没花一分钱,全部由文化站‘买单’了。”朱玲玲说。随着文艺站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参与的老百姓多了,这些公益课也变得越来越抢手。

因为对文艺的热爱,朱玲玲还加入了文化下乡的队伍。在文化站组织的表演活动中,她都是活跃分子,唱歌、跳舞、主持都有尝试过。在她眼中,这也算是对文化站的反哺和回报。

据了解,箬横镇综合文化站,总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平方米,自年投入使用,至今已有十年。室内设有展厅、剧场、图书馆、非遗展馆、多功能教室、多功能排练室、文化沙龙等,室外设有篮球、气排球、网球等场地,每天开放时间8小时以上。

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前沿阵地。

年,台州市获得全省唯一的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在创建示范区之初,部分乡镇文化站存在着设施差、队伍缺、服务弱和监督软等难题。

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重要平台,我市紧紧聚焦难题,坚持补短板、促提升双轮驱动,打好“建实、管好、用足、育活”组合拳,提质扩面、常态长效,扎实有序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效能提升工程。

连续三年来,乡镇综合文化、农村文化礼堂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被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工作项目。同时,台州市还出台了《关于推进基层文化设施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标准化、规范化运行成为常态要求。

如今,乡镇综合文化站已逐渐被唤醒、激活,真正服务于基层群众。目前,全市所有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均实现站舍面积达标、功能区块齐全,服务项目多样的建设目标,均已实行每周42小时免费开放。

(文/王佳飞)

(编辑:王蒙亚江文辉资料:台州晚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rc/113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