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022/4499988.html
这次“厝厝有瑜”闽都文创产品大赛的??追星赛道??推出了四位可盐可甜可虾油的福潮偶像:燃气十足的林大人、满腹学识的严校长、人间宝藏般的Ms.Lin和代表着永远的爱与纯真的冰心先生。
希望参赛选手们能从他们的人生故事、成就、代表作品和物件中获取灵感,进行设计创作(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大赛具体信息及报名方式)。
国有国潮,福有福潮。
为给选择这个赛道的选手们提供更多的灵感,今天就一起来聊一聊这些福潮偶像和他们的故乡福州之间的故事。
●林大人+??油=?●
除了世界闻名的虎门销烟之举,禁烟英雄林则徐的名字对于福州的孩子们来说,是每每吃芋泥时都会被家里人提起的。
既然是个百听不厌的故事,那就在这里再讲一遍:
林则徐第一次去广州禁烟的时候,应英国大臣的邀请赴宴,他误将冒着气的冰淇淋认成热食,吃前张开嘴吹了吹,给冰淇淋降温。这一举动引来了西方人的一阵嘲笑。作为“回礼”,机智的林则徐回请英国人到府上过春节,将芋泥端上。浓稠的芋泥将热气完全包裹住,表面看着“风平浪静”。英国大臣挖了一勺,送进了嘴里,才惊觉出烫意,嘴唇被烫出了红圈。
这位带福州芋泥红出圈的机智少年出生于鼓楼区的文藻山路,除父母久居于此外,林则徐也在晚年时回到此处养病。林则徐是在贫困但乐观和睦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即使桌上只有一盘烧豆腐,一盏只有一根灯芯的油盏,一家老小依旧能吃的其乐融融,开心满足。
这样的餐桌也成为了林氏家族除夕夜的保留节目流传下来,象征着知足常乐的家族精神。
林文忠公祠(原图:池远摄)
其实林则徐不仅仅是禁烟的民族英雄,整治水利也是一把好手。父亲过世时,林则徐回到福州家里守孝,见到福州西湖日渐堙塞,便提出了整修西湖的建议。历时六个月的整修完成后,还做了许多提升景色和文化内涵的后续工作,像是在湖的周边砌石堤,植梅树;改督工时用的双舟为文人雅士游湖所用的画舫;在荷亭种植红藕等等。
下次去逛福州西湖,别忘了这里的美丽也有这位超燃少年的一份功劳。
●Ms.Lin+??油=?●
在网上搜索“林徽因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无果。
也许是因为林徽因的才气和智慧已经足够后代世人去研究和欣赏。
虽然林徽因的声音难以寻觅,但她最喜讲福州话,福州腔调张嘴就来的事却是多有记录的。听闻,她同自己的母亲一直是用福州话沟通,即便是在与学术界的大人物一起参加的“文艺沙龙”上,也常讲上几句带有浓郁“虾油味”的福州话来活跃气氛。
但林徽因在福州呆过的时间长短大约和她对故乡的热爱成反比。
虽祖籍位于福州,林徽因生于杭州,仅在年的8月回到故乡,呆上了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除了和福州的家人小聚一场外,还一道接走了当时在福州无人照料的母亲。
东街口聚春园(原图:叶义斌摄)
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林徽因依旧没有闲置自己建筑师的身份,协助叔叔林天民设计福州正在筹备建设的东街文艺剧场(现东街口福州聚春园);研究仓山区康山里“可园”的洋楼韵味;应福州师范学校和英华中学的邀请,作《建筑与文学》和《园林建筑艺术》的演讲,把自己在海内外学到的建筑知识传授给家乡的后辈们。不知当年这些后辈中,是否有将听来的巧思藏于他们设计的福州建筑中。
●冰心+??油=?●
冰心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的谢家大宅,但真正在福州生活的时间全部加起来却只有两年八个月。
这两年八个月,分成三段,穿插在冰心人生的不同阶段。
第一次,是冰心刚出生时,对于故乡的记忆还没来得及形成,便躺在保姆的怀里,去到了上海。
所以冰心对于故乡生活的多数回味,来自她11岁时,父亲辞去了晚清烟台海军堂堂务主管的职务,带着一家人回到福州,住进了位于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的大宅子里。
这里原来是林觉民的住宅,广州起义后,林觉民的家人都搬离至郊外,空下来的宅子便被冰心的祖父谢銮恩买下。
这段住在南后街的日子,在冰心的回忆里像是夏天的阳光般闪亮。宅子里的生活是灵动且安静的:
“青石板铺地,假山点缀,花木扶疏。
临窗一角,竹影摇曳,梅溪沁寒。”
冰心《我的故乡》
冰心故居里的紫藤书屋(原图:焰坤摄)
祖父塞满书籍的书房——“紫藤书屋”被冰心唤作“乐园”。小冰心一有时间便泡在里头读书,从袁枚的《子不语》到她祖父的好友林纾先生翻译的《茶花女遗事》。在这个“乐园”里,冰心达成了和西方文学的初见。
除了“紫藤书屋”,常被冰心挂在“笔”边的是当时南后街的灯。元宵夜里,南后街“花市灯如昼”,纸做的,纱做的,还有玻璃做的精美花灯让爱灯的小冰心陶醉。她写道“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花灯之外,冰心还有过一篇《祖父和灯火管制》的短文,描述了年底的福州有了电灯公司,家中有了电灯的情节,是段温馨又充满童趣的回忆。
冰心最后一次回到故乡是在年年底,作为人大代表来福建视察。后来的日子里,冰心几次想要返乡,却都因身体抱恙而耽搁,但还好思念通过她温柔的笔触留了下来:
“福州在我的心里,永远是我的故乡,因为它是我的父母之乡”。
●严校长+??油=?●
严复这一生走过世界很多地方,但兜兜转转,生命的始与终都落在了福州。
说起严复最为人熟知的印象,便是翻译家、校长和思想家,形象睿智而深沉。转过身,好奇起这些智者身份的初始设定——那个长于福州城中,清贫中医世家的少年严复的模样。
严复位于阳岐村的故居(原图:陈暖摄)
因为家中父母对于教育的重视,严复自七岁就被送到福州仓山区的阳岐村,随着他五叔读书。村子位于乌龙江的北面,可以望见宽阔的江面,缓缓的流水,是严复日后作诗中的一句“门前一泓水,潮至势迟迟”。
诗句里怀念的是故乡,或许还有止步于此的童年。
才十三岁的严复就先后经历了成婚的喜和丧父的悲,家中生计愈发困难。之所以选择进入福建马尾船政学堂学习,也是因为当时船政学堂规定学生入学后不仅可以免除学费,还为学生供给衣食、医药费、奖学金,且每月发放四两纹银补贴家用。这样的政策吸引了不少像严复一样家境困难的优秀人才。
当时,入学考试的命题是《大孝终身慕父母论》,正巧与刚刚经历了父亲逝世的严复心情相符。以第一的成绩入学后,严复系统地学习了外语、代数、几何、电磁学、光学、热学、化学、天文学、航海术等几十门课程,对于西方文明有了首次的接触和认知。
作为首届毕业生离开马尾船政学堂后,严复开始上舰实习,留学英国,归国后在福州船政学堂教习一年,前往天津水师学堂任校长。甲午战争爆发后,严复主张以学习西方为救国之策,发表了第一篇译作《天演论》,走上了影响深远的翻译之路。
严复提倡西学的同时,也提出新旧应当并存,“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且守且进,此其国之所以骏发而又治安也”,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不断创新同样重要。
年,年近花甲的严复出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年,严复被哮喘缠身,回到了福州养病,住在当时福建省督军兼省长李厚基为他置办的位于三坊七巷郎官巷的宅中(后称严复故居)。回到故乡的第二年深秋,六十七岁的严复在二女儿严璆的陪伴下离开了人世,与夫人王氏合葬于福州阳崎鳌头山之阳,生前严复拟定的四个大字:“惟适之安”刻在了墓前的横石上。
事事少有圆满,严复的人生也是跌宕起伏,却始终向着故乡,环绕成圆。
无论在福州生活时间是长是短,他们与故乡的连结却都悠长且深切。打趣说的“虾油味”,其实是想表达他们身上因同为本乡人,而透出的相似、亲切与熟悉。
这样的福潮偶像,怎能让人不喜不爱?在追星赛道上,用作品让他们回归故里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具体参赛方式。
内容来源:部分参考福州晚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
11
EDITOR编辑焰坤
DESIGN设计江涟
PRODUCER监制辰辉
1EDITORSPICK
编辑精选
1CONTACTS
来找我玩吧
视频号福州有意思/四季的福州
抖音号福州有意思/四季的福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