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160655.html
昨晚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的决战之夜
又一次刷爆朋友圈
节目中一个将生活过成诗的
“90后”姑娘火了
她叫陈珏如
祖籍三明尤溪
决战之夜
陈珏如因一字之差与冠军失之交臂
但仍然值得称赞“虽败犹荣”
▽▽▽
回顾《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9场比赛3次夺得“百人团”冠军第五场71秒答对19道题 珏如创造了《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的赛会纪录!来看看她在比赛中与高手们对决
酣畅淋漓、大快人心!
↓↓↓
杨清VS陈珏如
周游VS陈珏如
生长于三明尤溪现任职鼓楼区文联秘书长在职MPA(公共管理硕士) 年出生的陈珏如,生长于三明尤溪,中学就读于尤溪一中,之后跟随父母到福州,现为基层公务员,任职鼓楼区文联秘书长,同时也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在职MPA(公共管理硕士)。饱读诗书,才思敏捷,珏如却笑称自己不是什么“学霸”,而是个不走寻常路的“奇葩”。“为了介绍家乡,一定要突围”
年,珏如无意中 在珏如看来,诗词于小我,是一种兴趣爱好;于大我,是一座传播沟通的桥梁。然而在前两季的节目中,鲜有福建选手出现在舞台上,不免有些缺憾。出于基层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感,她希望能把自己和家乡福建的文化底蕴展示给全国观众,展现福建人的才华与风采。于是这一次,她果断报名参赛。
全国8个赛区,10万余人报名,若要晋级,必须通过初选、电话考核、面试等层层考验,可谓是“千里挑一”。丰富的诗词储备和本真的自我展示,最终将珏如送进了节目录制现场,成为“百人团”中的一员。
为了有机会在全国观众面前介绍自己的家乡,珏如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一定要突出重围一次,站上挑战舞台!而她,确实这么做到了。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李商隐《牡丹》中的名句,既是珏如在本季诗词大会的自我独白,也是她在比赛过程中真实自然而不失惊艳表现的写照。前两场对决中,身着一袭汉服的珏如在人群中格外亮眼。她两度夺魁,蝉联“百人团”冠军,技惊四座。
9场比赛,3次夺得“百人团”冠军,第五场71秒答对19道题,珏如创造了《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的赛会记录。然而她却在攻擂赛中,3次与擂主之位失之交臂。面对三起三落,她泰然自若。“当我第三次被打回起点后,我每天还是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继续努力答题。就像希腊神话中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日复一日开始新的挑战。”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她跻身本赛季五强选手之一。
“我的人生是一个诗意人生”
“我也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与诗词结缘,感觉它们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闯进我的生活。”珏如说,她在小学时候就很喜欢宋词,那时候只觉得《宋词三百首》里的词写得很美,并没有透彻理解其中内涵。
她对诗词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喜爱,则是在读完《红楼梦》之后。书中的人物刻画、情节描写,让小小年纪的珏如感受到“文化大观园”的魅力。弹古筝、着汉服、收藏古董包,很多看似阳春白雪的爱好都是在那之后培养出的。多才多艺的她,因此被誉为“汉服才女”。
“诗和远方都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了读诗词,珏如也很喜欢旅游,每到一处,她都会用诗意感受生活。
登上瑞士雪山,她想到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站在德国城堡向下俯瞰,她感慨“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法国埃菲尔铁塔华灯初上,她看到的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异乡的景色变成了诗词,别有一番韵味。也因为读诗,珏如说自己更能捕捉生活中的美。
珏如常用诗歌来描写生活
“人生自有诗意。”珏如说,能参加这次比赛,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之一。一路跌跌撞撞闯到决赛,也许她并非是场上最亮眼的,却是自己心中最璀璨的那颗星。无论年龄,无论职业,拾起诗意的日子,从来不晚。她希望能有家乡人因为看到她的努力,而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nr/1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