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 http://pf.39.net/bdfyy/jdsb/181227/6746049.html
16-30号15篇“大作”闪亮登场!!
温馨提示
文章区域滑动可览全文
16青春赢在新时代
活力瓷都是我赢取人生未来的沃土
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西北小伙子,在去年夏天的时候,大学老师推介我来到了德化。实话说,刚来时是有些不太情愿,觉得这个地方没什么奔头,只是想度过实习期就走。没有想到的是,不到半年,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在这里,我不仅得到了关爱和指导,增长了见识与阅历,更重要的是我明了了自己的初心和梦想,在瓷都德化的三百多个日夜,我坚定,活力瓷都是我赢取人生未来的沃土。
今天我想就用“赢”这个字,和大家分享我与瓷都的故事。“赢”是由“亡、口、月、贝、凡”五个字组成的。首先是高悬头上的“亡”字。从小我们就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处在和平年代,很多人对兴亡的“亡”字已经淡化了认识,但这一年来,在所有接触过的德化人身上,我却感受到浓浓的居安思危、积极上进的思想;不仅如此,在工作中我还解除了不少做外贸的陶瓷企业家,作为生意人我们想到的肯定是盈利当先,但采访中,我发现了一个共性,他们把为建设现代化瓷都、经济强国放在了首位,用挺直腰杆、创新创造,去做强做大企业。往打大处说,这是大家能够把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兴旺根治脑海。紧绷“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根弦;往小处说,是实现共赢。作为一名新瓷都人,我深受感染、深为感动,那一刻,我暗暗誓言,要为瓷都、为祖国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接下来的“口”,我最有体会。作为一名播音员,动嘴即是功夫,用心吐字,用爱归音,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年初举办的解读十九大精神文艺晚会中,我参与了朗诵节目《写给瓷都的一封家信》,在那封信里我读到了“何氏观音瓷手中净瓶的那一滴智水,浓缩了底蕴深厚的德化历史”;我知道了“孕育了千百年的德化窑瓷器,是一幅恢弘灿烂的画卷,一首传唱不衰的律诗”,我更了解了“这方充满慧根的土地,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那封家信我读得激情澎湃,读的酣畅淋漓。那一刻,我站在舞台上,信的内容在我的耳畔,而信的主角,这座有温度有力量的小城,也在那一刻走进了我的心里。
“月”和“贝”分别指的是时间和金钱。都说年华短暂、时间金贵,时间的底色永远离不开“奋斗“两个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刚刚结束的全国百家电视台大型集中采访活动让我们德化的瓷、德化的山水、德化的人文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再一次大放异彩,我台作为活动的承办方,从前期策划到项目实施,事无巨细,都是我们广电的干部职工亲力亲为,从接机开始,我们帮着各位友台的同仁搬设备往返于从机场到大巴的15分钟路程中,烈日曝晒,一趟、两趟、三趟……大家各个汗流浃背,但嘴上依然是带着笑,步伐依然是带着风,我们身上似乎都拧着一股劲,从早上五点多出发到次日凌晨两点回到德化,稍事休息又投身第二天的工作中,这个队伍里有记者、有主持人、有一般员工、有单位领导,但在那三天里我们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连轴运转、合理衔接,在奋斗中真切演绎了“增效率减费用”的大戏,为“月”和“贝”做了很好注解。此时回想,在上车讲解前,同事拍着我的肩膀说的那句“嘿,小伙子,好样的,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吧”这句话尤在耳边,时刻激励这我,鞭策着我前行。
赢的最后以“凡”字收笔。有位作家说过世界上有种伟大叫做平凡,“凡益之道,与时俱进”作为新闻战线上的一个新兵,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把握好时机,继往开来,努力建工新时代,与三十多万瓷都儿女一起,共同开创世界陶瓷之都的美好未来。此时,我想起一位央视记者说过的话:“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这多少真情”。这正是我根植瓷都的内心世界,我会用铁肩扛起镜头,记录春秋,见证瓷都进步;我会用铜牙透过荧屏,解说古今,推动的化进程。
借助“赢”的拆解,和大家分享几个普通小故事,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感人肺腑,都是我在瓷都亲历的、见证的,没有静惊天动地、没有感人肺腑,但却在真挚中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让我这个来自于西北的汉子懂得,活力瓷都将是我赢取人生未来的一方沃土!
17山村小店
老家是张坂镇偏僻的一个小山村,山路崎岖不平,交通不便,改革开放之前,村民出行都靠行走,有人戏称我们村庄人人都是“11路车”,“11”代表两条腿,足见出行的不易与艰难。人们对于外面的世界,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偶尔看到一二辆摩托车的影子,于我们而言,是一件十分稀罕的事,定会有四起的惊叹声。
爸爸在镇上上班,镇上距离老家有六七公里路,其中四公里多是相对平坦的土路,两公里是极其不平坦的上坡山路。每天早上爸爸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傍晚下班后,再回家。因为家里有他的一切,有他的母亲、妻儿、田地、庄稼、鸡、鸭、牛、羊、猪等,所有的一切都是由爸爸来领导,老家是他牵挂的地方。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春天里的一个黄昏,湛蓝的天空中,白云飘飘,地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开着奇特金黄小花的花生长得精神抖擞,葳蕤的地瓜藤早已把一垄一垄深褐色的土壤染绿,瓜棚上的缀满的花儿随风摇曳,引来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翩翩起舞,甚是喜庆。池塘里的水已满,几只羽翼刚满的鸭子尽情戏水,如痴如醉,真有点羡慕他们的悠闲自得。
“镇上又有人开店了!现在大家的积极性可高啦!”,提前回家的爸爸兴奋地告诉我们,“我们也在村里开间店,卖些日用品怎么样?”大家伙兴奋不已,开店的事就在气氛热烈的讨论中决定了下来。
记得小店开张的那天,鞭炮声声震响,村们民都来祝贺。其实,为了开店,爸爸已经准备了很久,立柜是爸爸利用平时收集的木箱子一个一个搭建起来的,柜台是爷爷奶奶结婚时的一块长桌。每个木箱子都分门别类地摆放着不同的商品,有啤酒,有香烟,有干味,有饼干,有牙膏,有牙刷,有面巾......虽不能说是应有尽有,但也能满足村里人们的基本需求。看着全家人一起动手搭建起来的小店,我们高兴极了。
然而,小店在山上,进货是个问题,比较难办。进货的日子,爸爸早上上班之前,会告诉我们下午将要载什么货回家,我们也知道爸爸大约什么时点会回来。有一天,爸爸告诉我们:今天要载四箱啤酒。兄弟们放学后就跑到山下去等他,夕阳照在我们奔跑下山的身上,拉出了长长的身影。不一会,太阳就下山了,我们等呀等呀,怎么还不见爸爸的影子呢?之前的兴奋被忧虑取代。
暮色四合,秋虫唧唧,鸟雀归巢,叽喳繁杂。这时,我们看见晚归的外出做工的堂叔,便急切地问:“有没有看到过爸爸?”
他说:“好像就在后面,快了。”
不久,我们隐约的看到走来了一个小小的黑影,用力推着自行车缓缓的走在上坡的路上,啊!是爸爸回来了,两袋子的货物挂在自行车架子后面,很是沉重,那是四箱啤酒。只见爸爸有些疲惫的脸庞上偶有汗水缓缓的滑落,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我们跟在爸爸的后面,用力的推着自行车,爸爸的步伐轻松了起来,我们兄弟心情也轻松了许多!此时,一轮弯弯的月儿镶在天边,晚风轻轻拂过脸颊,惬意极了!
年,又是一个美好的春天来了,有了经营生意经验与智慧的爸爸决定把百货店开到镇上去,新时代的“弄潮儿”在滚滚春潮中勇往直前,我家的百货店就像一艘航行在碧波荡漾的大海上的航船,劈波斩浪一路高歌。
时光流水匆匆而过,现在回忆起来,有点酸酸甜甜的味道,感谢生活,感谢时代,感谢祖国,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改革开放时期,让我们懂得:创业的艰辛,生活的甜美,时代的传奇。
18通往荣誉的道路就是由劳动铺设的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百万劳动大军涌入泉州,外来工成为泉州经济建设的主力军。王秀黎和魏远荣都是泉州市数百万外来工的佼佼者,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才华,当年都曾入选首届泉州市“十佳”外来工,后来俩人都被评全国劳模。一位是来自福建长汀的魏远荣作为丰泽区人大代表,他勇于担当,替外来工说话,经过多方面认真调研,屡次提出合情合理议案,受到丰泽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被人称为泉州外来工“大当家”。另一位来自北京的王秀黎是位很有事业心的人。他勤奋好学,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从一名科技人员成长为公司副总经理,人称“酱油王”。他在外来工这个庞大的群体,树立科技人员良好形象。他们优秀的事迹传遍古城泉州,被奉为楷模。本文通过两名外来工的成长历程,书写泉州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一个缩影。
当年的《泉州晚报》,有一则消息吸引了我的视线,外来工当上全国劳模。
据报载:昨日,市总工会接到省政府办公厅通知,泉州8人获得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8人中有两名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是来自北京的王秀黎和来自福建长汀的魏远荣,他们都曾入选首届泉州市“十佳”外来工。外来工参评全国劳模,在我市乃至全国尚属首次。
这两位外来工到底是何方人也?魏远荣是一名会计师,籍贯福建省长汀,年到泉州务工,年被选为丰泽区第二届人大代表。除了競競业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他还经常关心泉州务工人员的现状,反映务工人员的一些困难和困惑等,在政府和务工人员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为务工人员多做事,多说话。而王秀黎是一名工程师,人称“酱油王”。籍贯北京,他从事食品科研及管理多年,是国内酱油第一品牌金狮酱油的研发人。年初,王秀黎来到泉州安记食品有限公司。年初,王秀黎研制成功生物技术提取的“骨胶原蛋白系列调味品”,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改变开放以来,百万劳动大军涌入泉州,外来工成为泉州经济建设主力军。从“阿北仔”到“新泉州人”,魏远荣与王秀黎都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才华。于是,他们的事迹传遍古城泉州,被奉为楷模。
魏远荣:为外来工说话,让爱延伸……
初识魏远荣,只见他白皙的脸上架着一付宽边眼镜,宽阔的额头光溜溜的没有一根头发,看上去像是一介书生;但眉宇间却透出一股让人不易察觉的机灵劲,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感觉他是一个很阳光很爽直的中年汉子。
魏远荣名不虚传。他,出生在闽北革命老区长汀童坊镇红明村人,最初的梦想只盼能进入县城唯一的工厂上班。20年前,青涩的他孤身一人来到泉州打拼,睡过工棚,住过租房,品尝过离乡背井的艰辛;饥一顿饱一顿,勉勉强强过日子,遭遇过辗转就业的苦闷;他当过经理、工会主席,做过会计、财务总监,也收获过事业成功的喜悦。
是奋斗造就新时代,也是打工群体造就了魏远荣。年,经泉州市委、市政府,市总工会推荐,魏远荣当选全国劳模。第一次坐在人民大会堂,他的心头热流奔涌,想起当年初到泉州石狮打工不公的遭遇,许多往事历历在目。当时他在一家私企当会计。到了年终,企业主借口百出,恶意欠薪,愣不给他开工资。由于未签合同,眼看着多元工资打了水漂。“那时企业主、工人和有关部门的维权意识都很淡薄。”魏远荣说,自此之后,他就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nr/1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