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大感动回顾达州晚报年十

白癜风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6329464.html

每一年,总有一种力量让目光聚集;每一年,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带着敬意向他们看齐。

年,达州晚报继续秉承媒体责任,挖掘城市中令人感动的点点滴滴,向社会传递浓浓正能量。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太多太多感动,有面对艰难生活不抱怨、不气馁的万源媳妇王丽;有为爱拒收75岁以上老人车费的“的哥”管大虎;有救9岁孩子毫不犹豫跳进激流的交警石榴;有支持祖国航天事业,每年捐出一个月工资的万源乡镇畜牧站员工梅宏图;有身体力行支持环保事业的最美志愿者张先桥……虽然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达州人,但他们的行为却彰显着大爱,激励着更多人温暖前行!

夫残女走失祸不单行

万源媳妇艰难支撑不言弃

王丽是一个坚强而又幸福的女人,尽管生活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但她从不抱怨气馁,总是以微笑面对瘫痪的丈夫、年幼的孩子以及年迈的公公。

王丽,年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年与万源皮窝乡人李金铸结婚。结婚后几年,李金铸在河南登封一家煤厂打工受伤瘫痪。自那以后,王丽拖着柔弱之躯,一边照顾着丈夫、公公,一边带着年仅两岁的女儿。可祸不单行,就在家庭艰难之时,年仅两岁半的女儿李敏在河南登封的大冶镇走失,至今杳无音讯……

生活的全部重担压在了王丽的肩上,每天早上7点左右,她就走出家门,或去山上捡柴,或到地里干活;11点半,她又会心急火燎地往家赶,因为她要为丈夫端屎接尿,还要给一家人做饭。同时为补贴家用,她还跟着皮窝乡有名的养蜂专业户赵邦武学养蜂技术。

多年来,王丽对瘫痪的丈夫不离不弃,对年迈的公公孝顺有加,让万源皮窝乡村民感动称赞。

达川区米城好儿媳

十余年悉心照料公公

“闺女照顾亲爹见得多,儿媳悉心服侍老人公却少见,而且一照顾就是十多年。”达川区米城乡的蒲善红就是这样一位难得的孝顺儿媳妇。

年春节,蒲善红和丈夫回老家过年。当时,她丈夫刘家兵的父母都已80多岁,需要人照顾。此时,刘家几兄弟都有困难,蒲善红见状,主动提出自己不外出打工了,在家照顾两位老人。后来,蒲善红婆婆病故,公公年事已高,生活不能自理,这更坚定了蒲善红留在家里照料老人的决心。年10月,蒲善红的公公不小心跌进火盆,腰部被大面积烧伤,右脚骨折,导致瘫痪。为了方便照顾公公,蒲善红作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她把家里的日常生活用品搬到公公的房间,除日常生活照料外,还要给公公擦背、洗脚、洗衣、扶公公大小便。有人私下问蒲善红,你帮老人公擦背洗澡不怕羞?你帮老人公洗内衣内裤不嫌脏?蒲善红一脸严肃地回答:“老公的爹也是我的爹,给亲爹亲娘擦背洗澡有什么怕羞的?何况人人都要老,都有生病的那一天。我们做儿女的,就是要让老人安心幸福地度过晚年。”

“全国最美志愿者”

垃圾堆上建农民公园

在大竹县月华镇川心村,有一个名叫甘家桥的地方,这里亭台楼榭,树木葱茏,百花争艳,波光粼粼。每天清晨或傍晚,总会看见当地村民在这里或散步,或健身,或嬉戏,其乐融融……这就是67岁老人张先桥在垃圾堆上自建的“农民公园”。16年来,他拿出多年的积蓄6万余元,借资1.5万元,买来花草树木、沙石瓦砾,请来工匠,开始修建农民公园。他把一块面积约5亩的废弃水塘改造成人工湖,年投放鱼苗尾左右,并在鱼塘周围打造花坛,栽种落叶松和行道树,形成了“绿荫走廊”……光有美景还不够,张先桥又添置了游玩设施,在路边的树林里修建了一座凉亭,搭起标准化的乒乓球台。

就这样,一个面积15亩的农民公园就建成了,这15亩公园,没有占用一分农田,至少有9亩是由垃圾堆改造的。为方便村民游玩消暑,张先桥还安装了路灯和吊扇,完成了1.4公里水泥路的绿化、美化工程,并主动当起了义务保洁员。

张先桥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大家都亲切地称他“环保达人”,他还被评为大竹县“首届十佳道德标兵”、达州市“首届环保年度人物”,并多次当选为县、镇人大代表。年,他被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公室评为“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

七尺男儿身患尿毒症

捐献遗体帮助他人

“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待我走到生命尽头,我愿捐献遗体,可以为医学解剖、医院教学做点贡献,我的眼角膜、肝、皮肤都很健康……捐献出去,也许还能帮助他人,给别人带来光明和健康……”这是达城西外团包梁社区七尺男儿李浩作下的决定。

李浩出生于年,20岁辍学从渠县来到达城打工。年,与渠县籍姑娘刘学琼结婚,婚后生育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年,和妻子在生意场上打拼的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脸色发黑、严重贫血,吃饭没食欲,做事也没劲……到医院检查,他被诊断为重度尿毒症,唯一的希望就是换肾。可一时间去哪里寻找合适肾源,这一等,就是6年多。

6年来,李浩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身体上的不适,但他并没有半点悲哀和眼泪,还作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希望自己死后能捐献遗体帮助更多的人恢复健康。为完成丈夫的心愿,妻子刘学琼陪李浩来到达州市红十字会,咨询了相关的捐赠事宜。他现在只希望能多活些日子,陪伴妻儿享受这人世间最后的挚爱。

40年前一句玩笑成终生信守的诺言

她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女俩,但感情却胜过很多母女。40年前,没有孩子的潘忠玉与邻居常友玉两家因一句玩笑话结缘,从此,潘忠玉的人生发生了变化,常友玉一家把潘忠玉当亲妈一样照顾。

“如果没有友玉的精心照顾,我肯定活不到现在,更别说像现在这样幸福了。”提到常友玉,潘忠玉脸上笑开了花,不停地夸“女儿”。上世纪七十年代,潘忠玉和常友玉是邻居。一天,常友玉在院坝里照顾小孩,可能是饿了,孩子不停地哭泣,正准备回房的潘忠玉便走上前帮着逗哭泣的小孩,没想到,潘忠玉几句逗笑竟让孩子停止了哭闹。“我女儿很喜爱您哟,您就当她的婆婆嘛!”常友玉开玩笑地说,本就喜欢小孩的潘忠玉当即答应。

就是这句玩笑话,两家人关系拉近。多年来,无论潘忠玉感冒发烧,还是生病卧床,常友玉一家都陪伴左右,无微不至地精心照顾,潘忠玉的身体不仅从未长过褥疮,身体还越来越好,越活越有精神。

好的哥连续5年免费载75岁以上老人

“你不收钱,我就不下车。”“老大爷,我免费送您回家,不收您钱。”“不得行,哪有坐了车不给钱的?”“75岁以上老人我都不收钱,您不能破了我的规矩。”年6月的一天,达城发生了这样感人的一幕:一位好心的出租车司机和一位倔强的老大爷在出租车内,为了车费僵持不下……

当日下午,87岁的刘大爷到门诊部输完液后准备回家,可等了很久都没等到一辆空车。10多分钟后,一辆出租车停到了刘大爷面前。“老大爷,你慢点哟!来,我扶你。”这位司机不仅没有嫌弃刘大爷年龄大,还主动下车将他扶上车。抵达目的地后,计价器上显示6元钱。当刘大爷将钱递给司机时,对方却将他的手按住,并说:“老大爷,我不收您的钱,75岁以上老人坐我的车都不收钱。”刘大爷坚持将钱塞给司机,却又被塞回来,两人推了好半天,司机说什么都不肯收。见司机态度十分坚决,刘大爷只好妥协了。最终,刘大爷在司机的搀扶下下了车。下车后,刘大爷记下了这位好心司机的车牌号:川ST。

这位好心司机名叫管大虎,从事出租车工作已有五年多了。从年开出租车的第一天,管大虎就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75岁以上老人单独乘车不收钱”。这个规矩只有自己和老婆知道,虽然很多次有老人向他问电话、车牌号,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了。管师傅认为,这也不算什么好人好事,只是做这件事会让自己很开心。

61岁老人南城自建爱心水站

在达川区南城华蜀北路有个爱心水站,这是一位61岁退休老人自己筹钱搭建的。炎炎夏日中,不论是负责路面清扫的环卫工人,还是过往的路人,都可以在这里免费歇息喝水,有时还能吃到老人洗干净放在盘里的水果。路人交口称赞:“山泉水喝起来特别甜”。

这位退休老人叫周云霞,她和丈夫每天都会从徐家坝山上打来山泉水,供环卫工人及路人饮用。天气热水不够喝时,周云霞还掏钱给环卫工人买矿泉水,有时还请环卫工人吃早饭,到了冬天,周云霞和丈夫就买来保温桶,为环卫工人和路人免费提供开水。除了自建爱心水站外,周云霞还在爱心水站旁搭了一个爱心友善棚,将一些市民不穿的衣服洗干净挂起来,让需要的人前来领取。

自从建了这个爱心友善棚后,捐衣服、取衣服的人非常多,既环保又帮了更多需要的人。

1个人3个月搭起1座桥

已服务村民17载

开江县新宁镇一个村子里,有一座“甩甩桥”,桥墩用10根废弃的通讯电线杆做支撑,桥面由木板和钢丝组成,桥中心最高处离河面有12米。这座桥是该村村民李开玖17年前,一个人花了3个月时间搭建而成。

李开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自己家和对面公路一直相隔一条河。年,河对面的公路扩建,新建后的公路路面比原来高了好几米。路面增高,村民想到对面的公路,就必须向上爬几米,小孩和老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有一次他忙完农活回来,从公路旁边准备向下过河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还受了伤。最后,他萌发了修桥的想法。

虽然家人反对,但他依然义无反顾。说干就干,3个月后李开玖心中的“大桥”终于修建成功。孩子上学、大人赶集、种庄稼、修缮房屋……当年,这座桥给李开玖一家以及附近村民带来了不少方便。

年到年,“甩甩桥”已经经历了17个年头,公路对面的村庄也只剩下了李开玖一家人。为了保证桥的安全性,李开玖会不定期给“甩甩桥”检查。

男童过马路险被冲走

交警跳进激流救人

年8月4日,一阵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达城。半小时内,达川区南城华蜀南路、通达西路、西环路等主干道低洼处积水严重。一名9岁左右男童在通达西路(中国银行附近)过马路时,不慎被激流冲走,幸好被市交警直属二大队城区二中队协警石榴看到,冲入激流将孩子救起……

当日下午2时许,达城突降暴雨,9岁左右的小刚(化名)从南城杨柳垭出发到通达西路附近的培训机构补习功课,在经过斑马线时,由于水流湍急,小刚多次被冲倒。走到马路中间时,被水流冲出10多米远。此时该路段的积水最深处接近1米,加之过往车辆通行,致使水流更加湍急。

“有个娃儿被冲下来了。”紧急关头,正在此路段执勤的协警石榴,立即冲入水中,迅速将小刚拉住抱起,返回到了路边。上岸后,石榴和小刚一身湿透,石榴多次问其情况,小刚却一言不发脸色苍白,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由于执勤任务在身,短暂安慰后,他将小刚托付给了一位马路边的朋友,并叮嘱朋友将小孩送回家。

万源畜牧站员工

支持航天事业8年捐款近4万

年,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合体,中国的航天事业如日中天。可有谁知道,在万源市有一位与航天事业结缘的乡镇畜牧站员工,每年,他都拿出一个月的工资捐助国家航天事业,这份义举已持续了8年。

这位畜牧站员工叫梅宏图,56岁。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宇航员首次完成在太空行走。看到这则新闻时,梅宏图很是兴奋,“国家强大,我们才能安居乐业。”他当即萌生了为航天事业捐款的想法,妻子和儿女也大力赞同。几天后,梅宏图迫不及待地拿着1万元现金,找到万源市委办公室,委托领导交给相关部门。当时他还写了一份委托书,内容为:“从现在起到退休,由万源市食品畜牧局财务科每年代我扣除一个月工资,支持航天事业的发展”。

如今,梅宏图的这一义举已持续了整整8年。每年的12月,万源市畜牧局就如约扣除他一个月的工资,并转交给航天部门。算上年的1万元现金,梅宏图已经捐出了3.9万余元。

(达州晚报记者彭凡珊刘民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nr/12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