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裸奔了当阳一个电话牵出惊天大

你所有的隐私信息,包括开房记录、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甚至网吧上网记录信息,只要有人付钱,就可以轻易被查到。

这是否让你不寒而栗?还有,四大银行存款记录,手机实时定位,手机通话记录,他们也都能查到,而且声称7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

近日,南方都市报记者在网上只花费元就买到了同事的上述信息,更可怕的是,竟然有第三方软件为这样的服务提供担保,整个交易已跃升到了“平台化”的地步。

类似购买隐私的新闻不间断的出现,总是让我们出门在外缺少安全感!

今年5月,当阳市公安局在对一从事电话推荐股票期货的女子进行调查时发现,其电脑中竟有9万余条公民个人信息。警方经过摸排调查,发现这是一个由网络盗取、搜集、销售个人信息组成的完整的犯罪链条。经过5个多月的侦查,11名分散在湖北、四川、云南、浙江等地的嫌疑人先后被抓捕归案。该链条嫌疑人将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视为“产业”,先后涉嫌获取公民个人信息6亿余条,非法获利一千余万元。

出租屋内频传荐股电话

今年5月,当阳市公安局玉阳派出所频接市民举报,称在一小区出租房内,经常听到有女子给人打电话推荐股票期货,每天拨打电话次数非常多。

5月16日晚,经过事先摸排,玉阳民警以出租房检查为由进入该房间。民警发现有3名女子正在拨打电话,一名叫小红的女子则在一旁“监工”。

经查,3名女子均系当阳本地27岁女子小红所雇,3人每天按照小红给出的名单,给陌生人拨打电话。通过游说,力图忽悠对方购买推荐的股票期货,进而赚取“好处费”。3女子均没有炒股经历和相关知识,向“客户”推荐股票时,都按照小红事先给出的“台词”进行。

这难道仅仅是一个简单涉嫌电话诈骗的案件吗?民警在现场勘查中有了进一步的发现。

根据3名受雇女子交代,3人每人每天拨打手机号码近百个,且没有重复。由此可判断,小红手中有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在现场,民警从小红的笔记本电脑中发现包括姓名、电话、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内容的公民个人信息9.3万余条。

小红交代,年在外打工时听说了通过电话推荐股票赚钱的门道。年9月开始,她通过网络找到“卖家”,以一条信息0.03元至5元不等的价格,购进个人信息9.3万余条,然后再雇人给这些“客户”拨打电话荐股,进而牟利。

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成产业

记录显示,小红先后多次通过网络寻找“卖家”。网上转账汇款后,“卖家”再向其以网络文件形式发送指定数量的公民个人信息。

根据小红网络交易和聊天记录,民警先后前往四川成都等地将两名“卖家”小明、小林抓获。在这两名犯罪嫌疑人电脑以及U盘中,民警分别发现公民个人信息余万条和余万条。

通过这两人供述,两人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均从他人处“购买”,其中小林仅从一名“高端卖家”手中就花费12万余元、分52次购得公民个人信息余万条。

案件到这里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专案组民警在对两人进行讯问后,结合两人持有的电脑、手机等物品,又发现了“高端卖家”数名。

今年6月至10月,民警赶赴福州、上海等地又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

经查,犯罪嫌疑人阿冲在年初通过网络结识一名网络高手阿光。在与阿光反复交流后,阿冲鼓动阿光利用黑客技术获取某大型网站后台数据,进而得到数量庞大的公民个人信息。阿光获取此类信息后,以1元1条的价格出售给阿冲。

阿冲拥有原始信息后成为“中间商”,再通过网络寻找买家,这些买家成为整个犯罪链条中的“二级代理”。小明、小林等人花钱买进信息成为“二级代理”,再出售给类似于小红这样的底层买家。

经查,该犯罪链条涉嫌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达6亿条之多,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利一千余万元。目前,11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并收集物证。

庞大信息或为其他犯罪前提

民警介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公民个人隐私在很多领域都会存在不安全性。一些网站、社会机构对录入的公民信息缺乏必要的安全机制,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本案中,阿光就是利用某些网站的后台漏洞获得相关信息,让这些信息进入到这个贩卖链条。

与此同时,犯罪嫌疑人采取手机、银行卡、网络ID虚构等方式进行交易,很容易将一些交易记录销毁,对此类案件的侦办增加了相当的难度。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卖家”之间,由于信息来源渠道不同,彼此之间也会有相关交易,促使更多信息在犯罪分子中进行交换。“个人信息一旦被犯罪分子获取,将成为不少相关犯罪的工具,影响面更广。”一位参与此案的民警强调,例如短信诈骗、电话扰骚、电话敲诈等犯罪形式,前提是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本案中一名犯罪嫌疑人也是外地一电信诈骗案的追逃人员,其在涉及的案件中主要作用就是向诈骗团伙提供受害人信息。

民警表示,此案的侦破对涉及到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站、机构敲响警钟,作为信息采集方,应充分考虑到信息保全的安全性。作为公民个人,对涉及个人隐私的行为也应提高警惕,避免在一些非正规渠道进行信息录入;对一些陌生来电,即便对方能够报出一些个人隐私信息,也不要轻易相信其身份。(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新闻加点料

当阳市公安局对特大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案的侦破,也解开了困惑不少市民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个人信息会被陌生人知晓。经过民警的持续工作,从犯罪链条最底层使用这些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到通过违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源头的犯罪嫌疑人均被抓获。在昨日的新闻通气会上,犯罪分子的一些细节让人唏嘘。

云南阿翔等人的作案场所。

为什么会接到陌生来电

“您好,请问您是***先生吗?您的身份证号是……得知您最近对股市比较关心,我们是正规的股票推荐机构,这只股票会让您有高额回报。”这是犯罪嫌疑人小红在向受害人推荐股票时,给手下安排的“台词”。因为掌握了受害人的相关信息,小红的手下很容易获得受害人的信任。受害人一旦经不住对方游说,就会缴纳“信息费”,拿到所谓的“牛股”,而这些“牛股”实际上是小红随机报出的代码。

小红非法牟利的前提就是受害人确切的个人信息。为此,她才会千方百计从网络上寻找个人信息的卖家。

“随着职能部门对电话诈骗等犯罪形式的宣传,人民群众对此类犯罪的警觉性普遍提高,但自己的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却知之甚少。”该案办案民警介绍,由黑客对网站发起攻击、植入木马是本案个人信息流出主要方式。这些资料以万计的数量流入到犯罪分子手中,就可能出现诈骗犯罪等。

民警深入调查发现,犯罪分子还利用软件对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分类。例如将信息涉及的领域分为股票类、购物类等;将信息的更新程度分为“鲜货”和“陈货”。根据买家的“需要”,这些信息分类“出售”,“价格”也有所区别。

铤而走险一夜暴富

这些被盗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被犯罪分子作为“商品”倒卖,获得巨额暴利。

此犯罪链条的源头之一系电脑黑客阿光。阿光大学主修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后成为自由职业者,收入偏低,经常在网上“闲逛”。

年,阿冲在一技术交流论坛发出帖子,“咨询”是否有人能够侵入某网站,成功后将有丰厚回报。阿光无意间看到这则帖子,随后与阿冲取得联系。阿光很轻松地攻破了该网站,并按照阿冲的指示获取大量个人信息。随后,阿冲以每条1元的价格将其“购买”。

因为网站的数据不断更新,阿光将此看成是一棵“摇钱树”,每周都会选择几天,在凌晨对网站非法侵入,将“新鲜”的信息卖给阿冲。仅此一项,阿光就获利数十万元。

民警在抓获“二级代理”小明后发现,其在短短1年多时间,获利高达70万元。同时还购进价值数十万元的豪车,只是车辆还未上牌就东窗事发。带着小明“出道”的阿开非法获利达余万元。

有人“出头”法律意识淡薄

在该案侦办过程中,还出现犯罪嫌疑人“抱团”作案的形式。

在此案处于“中间商”的云南阿翔等4人,自年4月纠集在一起,四处收集公民个人信息,通过网上出售获利。为了扩大买家渠道,4人专门租用民居作为作案场所,为避免被公安机关打击,他们不定期更换作案地点和银行账户。

民警介绍,这4名犯罪嫌疑人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购买信息”,有的负责“销售信息”,有的则负责“管账”。更让人吃惊的是,为了保住非法所得,他们中有专人负责“出头”,即一旦被发现,由这一人承担所有罪名。作为回报,每个月这名“出头”的人会从“团伙收入”中多拿15%作为补偿。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这个“出头”的岗位还成了4人中的香饽饽。

警方事后在4人聊天记录中发现,4人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达数亿条之多,仅年12月至年6月,4人分别获利34万余元至48万余元不等。

“这些嫌疑人中不乏大学本科学历,即便如此,法律意识也相当淡薄。”民警介绍,国家对打击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案件力度很大,尤其是刑法修正案(九)更强调了对公民个人信息(隐私)的保护。一些犯罪嫌疑人被抓捕时,还未认识到自己触犯了法律,个别人员甚至荒唐地认为,有人“出头”就能躲过法律惩处。

(文中涉案人物均为化名)

觉得有用点!转给大家看看吧!

文/三峡晚报全媒体采访中心记者陈义超转载须授权

本期主编/喻植桃编辑/郑支良校对/郑永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安全
哪里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fz/6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