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白马过隙”这个词很抽象,
到底怎么样才能称得上是“白马过隙”?
直到今天,我们终于明白了。
时间一晃,白马过隙。
原来《羊城晚报》在不知不觉中,
已经创刊59周年,
近一甲子,循环归元
当我们回顾这风雨走来的59年,
并没有曾经误入歧途的感慨,
羊城晚报人反而更前所未有地,
像今天这样明白自己所处的历史坐标!
开创
谈天说地辟蹊径,微言大义扬新风年10月,《羊城晚报》呱呱落地。
作为新中国第一份大型综合性晚报,《羊城晚报》响亮地提出“寓共产主义教育于谈天说地之中”、“移风易俗、指导生活”的办报理念。不仅成了理性争辩的园地,而且从中央领导到三轮车夫都爱看她;名家云集佳作迭出,“花地”、“晚会”如此多娇。毛主席来广州时,留下了“我看羊城晚报”的评价;
周总理也说:“羊城晚报可以出口。”
破禁
沉潜十年终破壁,筚路蓝缕敢为先年,《羊城晚报》正式复刊。
浩劫摧不垮,春风吹又生。
在一幢借用的两层危楼里,
羊晚人以“哀兵必胜”的勇气,
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历程。
在继承前辈报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奋力破禁、察时代之脉,
锐意创新、引风气之先!
年开办国内第一个晚报理论学术专版《求是》;
年发行国内第一个港澳海外版;
年在全国率先推出分类专栏广告,
并在那个时代最早刊登外国品牌广告……
在那个风云乍起、百废待兴的时代,
这一个个创新的第一,
托起了羊城晚报一纸风行大江南北的辉煌。
跨越
世纪大幕徐开启,弄潮儿向涛头立年5月18日,
这份沉淀了40余年思想深度的报纸,
再次翻开新的一页——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成立。
自此,站在不惑之年的《羊城晚报》与新世纪一起跨越:
从一张报纸到一个平台,
从扎根岭南的文化名片,
到涉足众多领域的运营实体……
作为一个主流报业集团,
新闻内容始终是《羊城晚报》的立身之本、精神所系。
在千禧之交、价值重塑的变局中,
羊晚人秉持着新闻力度
和思想深度的当家优势,
以文字与现实紧密互动,
体察经济伦理,反思社会秩序,
以破解时代带来的全新命题。
可以说,
文化转型——广东步步先行,
破除偏见——晚报时时弄潮。
求索
路修远兮行更远,知命之年正当年羊城晚报创刊50周年之际,精耕报纸阵地,也开始实现经营转型,羊城创意产业园建立,后发展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转型
传媒格局与时进,产业蓝图初绘成
羊城晚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媒体格局变化,
全面推进改革与转型:
实施聚合战略,
使羊城晚报更加高端、深刻、年轻,
影响力不断扩大;
深化媒体融合,重点发展新媒体板块;
同时形成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
实现从以报纸为主的报业集团,
向产业复合型传媒集团的转型。
蝶变
旧地标涅槃重筑,新传奇呼之已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整体搬迁至创意产业园,开始以融合转型为使命的第三次创业,确立“以传媒树品牌、以园区聚要素、以产业促融合”的转型路径,探索融合发展道路。羊城晚报从一张报纸,变成一个立体传播、全媒体发展的文化平台,产业形成一园多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羊城创意产业园主园区总用地17.1万平方米。现有羊城晚报报业中心、酷狗音乐、欢聚时代YY、中央车站、荔枝FM等百余家企业入驻。产业园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重点,以金融为驱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移动互联和网络金融三大产业。羊城创意产业园东风东园区是“大众创业基地、报业转型平台、城市更新样本”,引入广州首个“腾讯众创空间”,创新业态模式,迅速成为广州城市中心区创新创业的新地标。我们构建全媒体采编大平台,精采精编;建成立体网络传播体系,实现数字化媒体转型;建设岭南报业博物馆,发扬岭南传媒的精神……新天
大道直行心不渝,更踏层峰辟新天
融合转型取得大跨步进展,
打造新媒体传播集群,
羊城派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
扩展品牌影响力及网络社群穿透力。
里约奥运会上,
羊城晚报新媒体报道点击量突破1.2亿,
羊城晚报成为一张“会说话”的报纸。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同时,
羊城晚报坚持办“纯正报纸”的理念,
突出“原创、深度、独家”
和“精品、本土、专业”内容,
优化版面结构,
持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在过去的59年,
羊城晚报变成了“会说话”的报纸,
我们记录了人性的美好、社会的成熟、
公民的成长、善治的努力。
过去不可逾越,未来依然辽阔。
一切正如我们深信的那样,
从来没有会被辜负的过去,
也从来没有不会抵达的未来。
让我们再次出发。
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专治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