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报民国控肖伊绯

“民国控”肖伊绯

■记者安梓

  不少钟爱阅读民国史图书的读者,近些年应该都会对“肖伊绯”这个名字记忆犹新。乍看起来颇为缠绵悱恻的名字,实则是一位隽秀的蜀地男儿。

  此前他的《风景三部曲》出版后,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之一《虚构的风景》,沿着梁思成的脚步一路走过,为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在此之后,肖伊绯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民国时期的图书,从生活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民国人物除去光鲜外衣后的平凡一面,通过他们的生活境遇,去理解他们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11月6日晚,肖伊绯驾临榕城大梦书屋,举行其新作“叙旧文丛”分享会。“叙旧文丛”之《苦雨斋鳞爪:周作人新探》一书,为肖伊绯先生近年新发现、整理、考证的有关周作人的史料论集,分三辑撰写,分别是“诗案·微痕”、“文案·遗绪”、“佚案·秘境”,同时辅以照片、手迹等,对于今人清晰了解“苦雨斋”主人周作人,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角,其中涉及周作人“落水”前后的一系列事情的多篇文章,很有价值。

  此次分享会,肖伊绯以“民国思潮里的左与右——左右逢源还是左右为难?”为主题,与读者分享了他对民国史研究的一些独特的心得。民国创建之始,整个社会思潮一直处于左右不定、左右摇摆的状态。左倾思潮,代表着革命、变革、创新的勃勃生机,但同时也表现出全力颠覆传统价值观,全面否定传统文明、文化秩序及其现代传承的极端倾向。右倾思潮,代表着保守、稳固、持重的传统延续,但同时也表现出因循守旧、裹足不前的遗民心态,这种心态还正以各种现代化方式深入人心。左右两种社会思潮碰撞、争锋直至融合或分道扬镳,不但在民国时代的文化领域中异常丰富生动地呈现出来,也深重持续地影响着20世纪以来的中国国家顶层设计与意识形态的变迁。“圈点那些忽左忽右的民国人物,品读民国思潮里的左与右,试解现代中国思想史的主流与暗流。”他告诉记者,这也是他一系列民国史作品写作的初衷。

与肖伊绯面对面

  记者:你戏称自己为“民国控”,为什么会对民国这一特定时期如此感兴趣?

  肖伊绯:相对而言,我的确在近年对民国文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我已出版的十二本书中,到目前为止,已有六本书是对民国文史的研讨之作。我之所以对民国这一特定时期如此感兴趣,我想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民国距今不过百年,史料留存尚丰,也比较容易获取,有让人探究的可能;二是民国的精神遗产之丰富,足以吸引文史爱好者从中择定门类、试探路径并最终有所感悟与斩获;三是民国时代具备了某种浓厚的怀旧感,对大家所谓“家国”概念日益淡薄,对人情世故日益冷漠的今天,有一定的针砭时弊的参照作用,有一定的自我救赎的精神力量。

  记者:当下的出版行业几乎迎来了一个“民国潮”,越来越多的关于民国的图书被出版,你觉得自己的作品在哪些方面更特别、更能脱颖而出?

  肖伊绯:在出版业界的这股“民国潮”里,我也只是一个试验者,尝试多于经验,更谈不上脱颖而出。但我有一个观念,就是要坚持走“可读性+史料性”的中性写作尝试。所谓“中性”,即可读性与史料性平行,一半对一半,不厚此薄彼——既不以文学手法代替历史陈述,也不将历史陈述变成档案语言。“可读性”是相当重要的。但可读性并不等同于无休止的八卦、无极限的煽情和语无伦次的穿越,始终坚持从生活史角度理解民国人物,始终坚持换位思考时代处境与多面人性,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这样的可读性才是我所追求的。

□链接历史学者肖伊绯

  四川成都人;现代学术文化史方面的著名学者、自由撰稿人。曾游学法国、印度等地,长期从事人文领域多学科互动研究,特别







































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fz/17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