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斜杆青年吴英琳号

斜杆青年

文/吴英琳

“斜杠青年”是一个新概念,来源于英文“Slash”,其概念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莱尼·普拉特,律师/演员/制片人。于是,“斜杆”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斜杠青年”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进步的体现。这种进步使人类摆脱“工业革命”带来的限制和束缚,释放天性。

经济组织方式也发生变革,那种集中在固定时间和场所的传统工作将逐渐被松散,合作式的方式取代。“斜杠青年”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营运而生。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又为“斜杠青年”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例如最近兴起的运动健身、教育、私厨美食等技能分享平台,就帮助供需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大量技能拥有者摆脱机构的束缚,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

现实中的”斜杠青年“”大多是工作之余发展成就第二职业;一方面工作,空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娱乐爱好发展自己的方向,愉悦身心健康的同时增加第二收入。

只要你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才华或技能,就可以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成为“斜杠青年”中的一员,过上一种更接近人类原本生活状态的,自主的,更多元和有趣的,同时又能经济独立的生活。

厦门就有这样的青年。

静影,来自漳州,就读福州大学行政管理,阴错阳差在厦门工作。她的主业是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务老师,是个斜杆青年。除了有主业,他她还有一个副业是写作。

生活就是这样开始了。

早上八点半这个时候是上班的高峰期,不习惯乘公交的她,提前半小时出发,从禾祥东路走路到厦禾路的莲坂国贸大厦上班。徒步上班不仅不用在公交车与人拥挤,还可以锻炼身体且可以参加厦门马拉松跑步做好预热准备。

刚进办公室没多久,她办公桌上的招生咨询电话就响了,是来学生打来的咨询电话,这是一天的开场白。电话接完后,静影坐在办公室拿起课程表和学校的工作安排表,对照一天的工作计划,开始她平凡而忙碌的一天。

大家会问教育培训机构教务老师到底是做什么工作?

平常的工作是为学生做服务类的咨询。就是那些高考落榜或没机会上大学的学生提供上大学的另外一个途径。现在工作都需要学历学位,他们错失过一次机会了,就不能再错失第二次机会。

虽然学生们的提问千奇百怪,有些对于静影来说甚至说回答了千百遍的内容,但她依然耐心地解答着每一个咨询。每天,常常电话刚挂下又来了一个新的咨询电话,忙到没有时间喝水。

报名好的学生马上建立学务管理,她要登记学生的姓名电话等信息资料方便以后考试和毕业领证联系本人。

把学生数量多少统计好然后上报学生数量给各院校的教务,完成学业任务便于跟踪。赶紧跟院校间沟通协调工作。

对于普通学校的老师来说,学生考上名牌学校,在各种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都会让老师体会到成就感。但是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毕业证就尤为重要。

一般上午就是打电话与院校间沟通协调工作够忙到12点吃午餐结束。

她吃过午餐,利用这个零碎的时间看书找素材。下午2点过后,经过简单的午休,静影又开始她的工作。

对报名生源进行审核结束,她一天的工作才差不多算完成了。待录取花名册确定后,静影和她的同事们将给录取的学生们发放通知书,并进行收费确认。

接着她要给学生布置作业,这算平时成绩出考试题目。

很多人羡慕老师每年都有寒暑假,而每年7至9月份却是静影最忙的时候,需要亲自出试题考试,且学生们考完试,她们就要批改好送到各院校教务处留底存档。

她们还要亲自去各院校领这一届的毕业证书和学生档案。

这一天的时间在6点下班,静影走上金榜公园附近人行桥,驻足呆望桥下的车来车往。

厦禾路是最繁忙的一条大路,厦门动车站接纳着五湖四海的朋友,快速公交车(BRT)也在厦门站附近,人流量自然是多的。

没时间流连忘返于厦门的夜景,静影开始另一个行业的开启。她的这个副业跟她小时候有关,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她写的作文在班上表扬并老师作为示范文章大庭广众之下宣读,多么光荣,从此她爱上写作文,一发不可收拾。

当时她家中没有书房,她还有繁重的课业,可她仍然开始了写作。

没有书房,就在客厅。她添置一个书桌,就在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自己的写作。那段时间,她的动力来自语文老师。语文老师给她的指导是全方位的。最初,语文老师告诉她,初入写作这行,你应找些好的范例的文章来模仿。她的母亲很支持,给她买了很多优秀范例的作文给她临摹。完成的习作她都细心收集起来,就这样寒来暑往,静影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厚厚一摞习作。

当然,把兴趣转化为优势,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刻意练习的。有兴趣可能是动力更大,没有就需要你有更强的意志力上。而且兴趣也可以被培养,做一些事情获得成就感可以提升你的兴趣。

高中懵懵懂懂中开始人生第一次给杂志社投稿,当然文章没选上。

大学期间参加九龙江文学社,文章《梦雨飞花》却意外刊登在经济系系刊上。大学期间还参加萌芽的新概念作文比赛,虽屡败屡战,但是从来没放弃写作,直到数年以后亲自去了上海才知道牛人是这样多,别人的文章是这样吸引人,才发现自己的不足。

她知道自己的不足,努力地学习,大学毕业后投稿于厦门晚报,没想到文章《我的小幸运》竟占晚报大部分板块。

工作后依旧利用零碎的时间创作,文章《梦之莲》意外得到半月谈杂志的征文比赛的优秀奖,获得的奖品是年全年的半月谈杂志。

如今,工作和写作之外,静影几乎没有一丝多余的时间。她开玩笑说:“我现在变成了一个宅女。”可是也正是这种专注,让她有精力去应对自己的斜杠生活,去做真正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而不为琐事困扰。

静影说:“写作可能会是我一辈子的爱好,无论成名与否,无论有无收入,我都不会放弃。现在我坚持每天动笔,即使不写作,也会写字,都是一种精神滋养。”

她也遇到过瓶颈期,连续半个月无法动笔。这个时候,她选择走出书房,到外面的世界中看看,去大自然中采风,去社会这个大熔炉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回过头来会有更大的文学突破。

有人问过她,你怎么平衡写作和工作呢?

静影说,我也曾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我不会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不会放弃写作。即使现在杂志社有人要文章,可这份收入极不稳定,仍然无法作为一项养家糊口的事业。比起我投入的巨大时间和物质成本,这些收入也微不足道。我写作不是为了金钱,这是我的人生乐趣。通过写作,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我们一起交流切磋,探讨文学真谛。通过写作,我实现了自己内心的平和安详,写作的过程我可以忘记生活中的纷扰。通过写作,我体悟到了更深刻的世界和人生。

每当夜深人静,她会腾出一点时间来,抛弃喧闹的白天繁忙,在小小的书桌奋笔疾书,留给自己一片宁静。

那是静影最艰难的阶段,她坚持了下来,凭借自己的韧劲和钻研,进步飞速。时异事殊,静影的文章逐渐小有名气后,家里人开始支持她的创作,但凡遇到写作比赛,她一定会出战,她也会竭尽全力,偶尔也抱回大奖。在家里,她的文章为人生轨迹平添了一份光辉,是多么高的精神奖励。家人都以她为荣,经常向亲友展示她的作品。

或许静影挺过了现实的残酷,才有回甘,做好本份工作,又要坚持实现了的梦想,完成斜杆的人生。

文章留言数最多的前15名选出人气奖免费出书

大豫出书网:(第六期)“豫见文学”征文大赛

作者简介:吴英琳,笔名:红苹果,出生于福建漳州。毕业于福州大学,在大学文学社当过理事。摩羯座是个斜杠青年,沉溺于终身学习,因爱吃水果给自己起的笔名和水果有关。迄今已发表文学作品有《梦雨飞花》大学经济系刊上,在年3月15日半月谈杂志的作品有《梦之莲》和年2月文章《我的小幸运》在厦门晚报发表。我希望自己的写作风格简单大方,充满正能量。此作者为大豫出书网特约作者。

版权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fzwbfz/139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