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文艺范儿

“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对文艺的重要作用深有体会,他在座谈会上说了很多非常精彩的话:“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所以,“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两年来,总书记的讲话成为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的启明星与指南针,引领中国文艺事业勇攀高峰。与此同时,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以及其他各种场合中,总书记身上浓浓的文艺气质也格外引人注目。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周年之际,党建君和大家聊聊习近平的文艺范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许多场合或专门或即兴地谈到与文学艺术相关的话题。学习小组刊发的《习近平的文学情缘》一文披露了习近平在那次座谈会上脱稿讲述的15个故事,有回忆年少时的阅读经历,也有成年后对文学创作的独家体会,体现了他对文艺的独到理解和特别重视,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文章娓娓道来,就像听邻家大叔讲古论今,平实话语中透露着思考与体悟。书卷多情似故人1“精忠报国”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我看文学作品大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后来看得更多的是政治类书籍。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母亲带我去买书。当时,我母亲在中央党校工作。从中央党校到西苑的路上,有一家新华书店。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当时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岳飞传》,一套有很多本,里面有一本是《岳母刺字》;还有一个版本是专门讲精忠报国这个故事的,母亲都给我买了。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

“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当年图文并茂的小人书,给多少人的童年带来过阅读的快乐

2当时能找到的文学经典我都看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自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上山下乡的时候,我15岁。我当时想,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轮不到我们去做,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一物不知,深以为耻”,我给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

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我们插队那时候,也是书籍的大交流。我是北京八一学校的,同去的还有清华附中、五十七中等学校的,这些学校的有些学生有点家学渊源。我们都是背着书下乡,相互之间交换着看。那个环境下,就是有这样一个爱读书的小气候。那时,我居然在乡村教师那儿也发现很多好书,像《红与黑》《战争与和平》,还有一些古时候的课本,比如清代课本、明代课本等。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

3“三言”里的很多警句我都能背下来

“文革”时,我们家搬到中央党校住。按当时的要求,中央党校需要把书全集中在科学会堂里,负责装车的师傅都认识我,他们请我一起搬书。搬书的过程中,我就挑一部分留下来看。那段时间,我天天在那儿翻看“三言”(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其中很多警句我都能背下来。

冯梦龙当过福建宁德的寿宁县知县。那里是福建最犄角旮旯的地方,寿宁的县委书记也被戏称为“省尾书记”。记得我在宁德工作时,早上出发,傍晚才能到寿宁。那个地方都是山路,我上山时想起了戚继光的诗,“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到了寿宁以后,我要下车但下不来了,被颠得腰肌劳损了,后来让人把我抬下来,第二天才好。冯梦龙去了那么艰苦的地方,一路翻山越岭,据说他当时走了好几个月。到寿宁以后,他写了个《寿宁待志》,当时那儿还没有县志。所以,我对冯梦龙有很深的印象,后来常常引用他的东西。

立志读遍人间书

???????4读完《怎么办?》睡光板炕炼毅力

我年轻时看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上次在索契,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采访我,问我读过哪些俄罗斯作品。看到我说俄罗斯作品如数家珍,他很惊讶。他说,我们俄罗斯好多人都没看过这么多。

我们那一代人受俄罗斯经典的影响很深。看了普希金的爱情诗《叶甫盖尼·奥涅金》,后来我还去过敖德萨,看那里留下的一些诗人痕迹。我很喜欢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说英雄,谁是英雄啊?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英雄。当时,在梁家河的山沟里看这本书,那种感受很强烈。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最有深度的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是最有广度的俄国作家,两相比较,我更喜欢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的三部代表作,我更喜欢的是《战争与和平》,当然《复活》给人很多心灵上的反省。我也很喜欢肖洛霍夫,他的《静静的顿河》对大时代的变革和人性的反映,确实非常深刻。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一个民主主义革命者,他的作品给我们不少启迪。他的《怎么办?》我是在梁家河窑洞里读的,当时在心中引起了很大震动。书的主人公拉赫美托夫,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为了磨炼意志,甚至睡在钉板床上,扎得浑身是血。那时候,我们觉得锻炼毅力就得这么炼,干脆也把褥子撤了,就睡在光板炕上。一到下雨下雪天,我们就出去摸爬滚打,下雨的时候去淋雨,下雪的时候去搓雪,在井台边洗冷水澡,都是受这本书的影响。

俄罗斯还有一批艺术大师,像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画家列宾等。我为什么对列宾印象很深刻呢?当时,在农村还能够发现一批美术杂志,那是非常宝贵的资料,我就一本一本地看。其中,有一篇专门介绍列宾的油画《意外归来》,讲一个流放的革命志士突然回家的场景,那幅画给我深刻印象,那篇文章也写得不错。

列宾的代表作《意外归来》

5插队时走30里路去借《浮士德》

德国的文艺作品比较大气恢弘,像歌德、席勒的作品。我14岁看《少年维特之烦恼》,后来看的《浮士德》。当时,《浮士德》的汉译本有三种。访问德国的时候,我跟他们讲,我演讲中提到的一些东西不是谁给我预备的材料,确实都是我自己看过的。

比如,歌德的《浮士德》这本书,我是在上山下乡时,从30里外的一个知青那儿借来的。他是北京五十七中的学生,老是在我面前吹牛,说他有《浮士德》。我就去找他,说借我看看吧,我肯定还你。当时,我看了也是爱不释手。后来他等急了,一到赶集的时候,就通过别人传话,要我把书给捎回去。过了一段时间,他还是不放心,又专门走了30里路来取这本书。我说,你还真是到家门口来讨书了,那我还给你吧。

《浮士德》确实不太好读,想象力很丰富。我跟默克尔总理说,也跟德国汉学家说,我当时看《浮士德》看不太明白。他们说,不要说你们了,我们德国人也不是都能看明白。我说,那看来不是因为我太笨。

6两次踏访海明威的写作之地

美国的作品,我看得不多。像惠特曼的自由诗《草叶集》,再有就是马克·吐温的作品,《竞选州长》里的那个小片段给人印象深刻,还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我喜欢的是杰克·伦敦,像他的《海狼》《荒野的呼唤》《热爱生命》。《热爱生命》是列宁的枕边书,列宁在生命弥留之际仍请人给他朗读这本书。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我就想体验一下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我去过古巴两次,第一次是在福建工作时去的。我说,我们找找海明威当年写作的那个遗址吧。后来,到了他写《老人与海》的那个栈桥边,场景和小说中的一模一样,几个黑人孩子在那儿戏水,旁边有一个酒店,这个酒店是他写作的地方。我们专门在那儿吃了一顿饭。

第二次去古巴的时候,我已经是国家副主席,他们听说我想了解海明威,就带我到了城里面一个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他曾经在那个酒吧里写作。海明威最爱喝的一种饮料叫“莫希托”,是用朗姆酒配薄荷叶,再加冰块和白糖制成的。《老人与海》描述的那种精神,确实是一种永恒的精神。

年,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访古巴海明威酒吧,受到当地民众热烈欢迎

7雨果的作品最让我感到震撼

我青年时代就对法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我。我们年轻的时候,法国的很多书籍都翻译过来了。司汤达的《红与黑》很有影响,但对人世间的描写,还是要算巴尔扎克、莫泊桑的作品,像《人间喜剧》的影响就很大。最让我震撼的是雨果的作品,《悲惨世界》《九三年》都是以大革命为背景的。我看《悲惨世界》,读到卞福汝主教感化冉阿让那一刻,确实感到震撼。伟大的作品,就是有这样一种爆发性的震撼力量,这就是文以载道。再有,就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法国的画家有一大批,像莫奈、塞尚、德加、马奈等,音乐家有比才、德彪西等,都让我印象深刻。

??知心人至话投机??8冯老给了我一个在正定建荣国府的理由

冯老(冯其庸)是红学家,我跟冯老结识于正定,当时我在正定当县委书记。那个时候,《红楼梦》剧组正好要搞荣国府。当时要找依据,就是为什么在正定搞?他们没有实际的荣国府、宁国府的图,但是我找到了。在哪儿找到的呢?在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有个专家叫王璞子,是正定人,我托人从他那里找到了图。再就是请冯老给了我一个为什么在正定建荣国府的理由。

见《红楼梦》剧组的时候,我说我们这儿完全有资格搞,因为曹雪芹是正定人。他们都笑了,说莫名其妙,曹雪芹怎么是正定人?我说,曹雪芹的老家是正定的,这是冯老提供的。冯老研究红学,查明了曹雪芹的身世。曹雪芹的祖先是北宋的开国大将曹彬,曹彬是真定灵寿人,真定就是现在的正定,正定府当时的范围包括的灵寿县,就在正定的隔壁。我就拿这个理由跟他们讲,当然也是开玩笑。

我记得,我们请冯老是、年的事情,冯老那时候还英姿勃发。

年,荣国府在正定落成,现已成为4A级景区,是当地的一大文化景点

9王愿坚讲的故事对我很有帮助

年,我到正定县去工作前夕,一些熟人来为我送行,其中就有八一厂的作家、编剧王愿坚。他对我很有帮助,为什么呢?他给我讲了很多长征的故事,讲了很多老将军的故事,第一批授衔的老将军,他大部分都采访过。他当时给我讲的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有感触。

王愿坚说,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位吃过草根树皮、经历过九死一生的老领导。正说着话,警卫员进来对老领导说,首长,参汤拿来了。老领导喝了一口,说凉了。小警卫员把参汤接过去,顺手就泼在了外面。王愿坚说,看到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突然想到我们现在条件好了,“补”的东西多了,按中医的说法,人不能只补不泻,现在是该“泻一泻”了。他的意思是说,不能忘了初心啊,不能忘了打天下时的艰苦岁月,现在条件好了,要警惕脱离群众。我听了这个故事,也很有感触。联系到我们现在的反腐倡廉,为什么要这么做?王愿坚当时就说,近平同志,我没有别的说的,就是希望你真正能够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和心灵中去,那可能对你从政很有帮助。

文艺与从政虽然“隔行如隔山”,但是也有一些通行的规律。比如,王愿坚跟我讲到柳青。他说,柳青是一个陕西作家,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并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他的《创业史》很多素材就是从那儿得来的。王愿坚说,我为什么要跟你说这一条呢?你们这些人都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人,柳青可以做到中央或者陕西省的一个文件发下来,他会知道他的房东老大娘是哭还是笑。如果你们对人民的心声能了解到这个程度,那对施政是不是很有帮助呢?我说,你说得太好了,我一定谨记这句话。

10贾大山被我“赶鸭子上架”当文化局长

我在正定工作时,结识了作家贾大山。当时,文联的副主席林漫(又名李满天)挂职正定县委常委,是他带我去贾大山那个文化馆的。

贾大山是一位热爱人民的作家,他对人民的热爱,使我很受感动。他本身就来自于群众,他也不愿意做官,是我生拉硬拽让他去当县文化局局长。他说,你这真是“赶鸭子上架”啊。我说,你这个“鸭子”就变一变吧,学着上架。在我选他之前,石家庄地区文联让他去当主席。他对我说,他们让我去,我一直在犹豫,直到中午回家吃了一碗菠菜面条之后,我心中有了答案——我到了石家庄,谁给我做这碗菠菜面条呢?于是我就决定不去了。我说,好,留下来干吧。

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忧国忧民情怀,“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要是说起来,贾大山有的时候显得很“天真”,如果听到一些他觉得亵渎真理的事情,他就坐不住、睡不着,就要问我为什么会这样。你给他解释清楚了,他就很高兴。

贾大山和贾平凹是同时出名的,但是贾大山后来不是那么多产,也没有写长篇的东西。我曾经把他们两个人的作品放在一起看,有人把这称为“二贾研究”。

讲到贾大山,我们俩的交往是,晚上我工作完了一般是11点以后,他到我的办公室来,或者我去他家蹭顿饭。他们家吃饭就是菠菜面条,有的时候他到街上买一只当地的“马家”卤煮鸡,还有一种叫“跑肉”,也就是野兔子肉,野兔子不是跑的嘛,做得黑乎乎的。再开一瓶正定常山香酒,大概是一两块钱一瓶。吃完之后,再来一碗菠菜面。他到我那儿来,我们开一个午餐肉罐头,也是喝一瓶常山香酒。

万古文章有坦途11文艺创作要反映真实的生活

我和叶辛同志(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都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一辈。他讲到的一些体会和心态,像开始见到农村、农民的那种感受,我是很能理解的。他是在贵州插队,我是在陕北黄土高原。当时,我从延安坐卡车到延川县城,然后从延川坐卡车到文安驿公社,下车以后再徒步走15华里才到我那个村。这一路过去,走一步那个土就往上扬,比现在的PM2.5可难受多了。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我开玩笑说,那叫PM。晚上出来到村里的沟边上,看到的最大平面不足平米,看着窑洞里星星点点的煤油灯火,我当时说了一句非常不恭敬的话——这不是“山顶洞人”的生活嘛。

当时对那里很不适应,有种距离感。但是,后来我就同老百姓打成一片了。我住的那个屋子有一排炕,因为就剩我一个知青了,睡的全是当地的农村孩子,虱子、跳蚤也都不分人了,咬谁都可以。晚上,我那个屋子就成了一个说古今的地方,由我主讲。最后,我发现他们有很多让我敬佩之处。我说,你别小看这一村的人,也是人才济济,给他们场合,给他们环境,都是“人物”。

当时我们有这样的经历,也看到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活生生的,我觉得写这些东西才是真实的生活。

就是在梁家河的土炕上,习近平成了乡亲们眼中的“故事大王”

12军旅文艺工作者要有军味、战味

我赞同阎肃同志(空政文工团一级编剧,已故)讲的“风花雪月”(阎肃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发言中说,军队文艺工作者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这是强军的“风花雪月”。一提到这个词,我就想起古代的军旅诗人,有那么多荡气回肠的诗文啊。如果我们的解放军文艺工作者没有军味、没有战味,那干嘛要穿这身军装啊?我们的军旅文艺工作者要围绕强军目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也是今后军队文艺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个方向。

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就是阎肃发言中提到的“边关冷月”的苍凉和肃穆

13形象塑造要全面把握人物性格

李雪健同志(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讲得充满深情(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李雪健作了题为《用角色和观众交流》的发言,谈了塑造杨善洲、焦裕禄等典型人物电影形象的体会)。他演了很多电影、电视剧,当时演《渴望》的时候,我没怎么太在意,但看他演的宋江,我觉得把握住了这个人物;他演的《焦裕禄》《杨善洲》,两个人物都刻画得特别好,按行话讲,就是入戏了。有句话叫“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两部戏不是那种戏说,体现出来的是真正的杨善洲、焦裕禄,他们就是这样的人,我们的艺术形象塑造全面把握住了人物性格。通过雪健同志所讲的,我感受到他与塑造的人物是真正的共鸣、真正的理解。雪健同志那句话说得好,“共产党员的职业病——自找苦吃”啊。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以解放全人类为自己的崇高目标,没有个人的私利。

李雪健塑造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他因“焦裕禄”获得金鸡奖、百花奖,因“杨善洲”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

14文艺作品要有质量、有特色

文艺创作要在多样化、有质量上下功夫。当前存在一种“羊群效应”,这边搞个征婚节目,所有的地方都在搞谈恋爱、找对象的节目。看着有几十个台,但换来换去都是大同小异,感觉有点江郎才尽了。还是要搞点有质量、有特色的东西。

我们有很多历史题材可以拍,不要都是凄凄惨惨的,老是说甲午战争我们被打得一塌糊涂,冯子材镇南关大捷,戚继光抗倭,这些都可以拍一拍。要开拓思路,除了戚继光、冯子材,还有其他人物和故事。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讲好故事?故事本来都是很好的,有的变成文艺作品以后,却失去了生命力。《智取威虎山》拍得还有点意思,手法变换了,年轻人爱看,特别是把现实的青年人和当时的青年人对比,讲“我奶奶的故事”,这种联系的方法是好的。

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好的故事,可以演得非常鲜活,也会有票房。像《奇袭白虎团》《红灯记》《沙家浜》等,不要用“三突出”的方法拍,而是用贴近现实的、更加戏剧性的方法拍,把元素搞得活泼一点,都能拍得很精彩。

15重要建筑特别是标志性建筑应当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发言:浙江美术馆已经与西湖融为一体,与环境合而为一,让西湖不仅具有了自然美,而且有了人文美,成为杭州的地标、浙江的地标,在浙江美术事业建设乃至全国的美术事业建设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意义非常重大。)

建筑也是富有生命的东西,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贴地的音符,是一座城市的生动面孔,也是人们的共同记忆和身份凭据。我们对待建筑的新风格、新样式要包容,但是绝不能搞那些奇奇怪怪的建筑。现在,一些地方不重视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很多建设行为表现出对历史文化的无知和轻蔑,做了不少割断历史文脉的蠢事。我们应该注意吸收传统建筑的语言,让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个性,让中国建筑长一张“中国脸”。

浙江美术馆就建在西湖边上。年除夕,当时我还在浙江,美术馆建设有两个备选方案,一个是建在钱江新城,一个是建在西湖边上。有些同志认为应该建在钱江新城,我认为还是建在西湖边上好。要把西湖的自然景致与美术馆的人文韵味和谐地融为一体,这才是具有时代气息、中国气质的美。记得当时,我还跟许江同志说,浙江美术馆的建筑风格,就要跟你许江同志现在穿的这件中式衣服一样,要有中国风格。

浙江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的建筑体现了浓浓的“中国风

习近平谈文艺

我年轻时读了不少文学作品,涉猎了当时能找到的各种书籍,不仅其中许多精彩章节、隽永文字至今记忆犹新,而且从中悟出了不少生活真谛。文艺也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

——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年2月7日,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提到

习近平的书单

习近平好读书,读好书,作家贾大山曾经给过他这样一个评价:儒生。翻开习近平的书单,充盈着满满的文艺气质。

中国古典文学

国学经典与史书

《论语》《史记》《春秋》《诗经》《礼记》《尚书》《孟子》《荀子》《左传》《周易》《二程集》《汉书》《战国策》等。

《岳飞传》《红楼梦》中国现当代文学《取经》《平凡的世界》《暗算》《风声》、贾平凹的作品外国文学俄罗斯文学

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德国文学

包括歌德、席勒、海涅等人的文学巨著和不朽诗篇,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海德格尔、马尔库塞等人的哲学辩论,巴赫、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等人的优美旋律。

德国之行,他还讲了自己读《浮士德》的故事。

法国文学

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圣西门、傅立叶、萨特、蒙田、拉封丹、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乔治·桑、福楼拜、小仲马、莫泊桑、罗曼·罗兰等人的著作。

其他外国文学

在习近平的书单中,英国作家和美国作家也榜上有名,有英国的拜伦、雪莱、萧伯纳、狄更斯,美国的惠特曼、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明威等的作品,其中,他很喜欢杰克·伦敦的《海狼》和《野性的呼唤》。

年轻时,他还阅读了不少希腊哲人的书籍。

习近平的部分文艺作品

习近平创作的文艺作品,从中可以一窥他的情怀与气魄。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

盼归来,

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谁不爱好官?

把泪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父老生死系。

暮雪朝霜,

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

思君夜夜,

肝胆长如洗。

路漫漫其修远矣,

两袖清风来去。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遂了平生意。

绿我涓滴,

会它千顷澄碧。

  一九九〇·七·十五

  (原载一九九〇年七月十六日《福州晚报》)

军民情·七律

习近平

  祝贺“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在榕召开

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

小梅正吐黄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

君驭南风冬亦暖,我临东海情同深。

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

一九九一年一月九日

(原载一九九一年一月十三日《福建日报》)

习近平引经据典

习近平好用典、善用典,形成了独特的“习式风格”,他的饱读诗书也一览无遗。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这样说:

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就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位卑未敢忘忧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岳飞的《满江红》,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等,都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

  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毛泽东的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彰显了对中国文化的重视和自信。

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说: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写到:“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会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年7月,习近平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前夕,接受了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4国媒体联合采访。在发言中,习近平提到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并引用了他的名言:“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气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手中。”

年9月18日,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演讲,演讲中习近平表示:

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诗集我都读过,许多诗句让我记忆犹新。他写道:“如果你因为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失去了群星”,“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接近伟大的时候”,“错误经不起失败,但真理却不怕失败”,“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我们”,“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等等,这些优美又充满哲理的诗句给了我很深的人生启迪。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侠客岛

编辑:西米露

扫一扫,加







































陕西西安最好网络营销公司
解析苏宁战略布局,真狮子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bbfz/17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