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故事叶邦煊被淡忘的闽剧优秀剧师

  “剧师”是闽剧界对剧作家的尊称,可见闽剧界对剧本创作和剧作家的重视。然而在旧社会,戏曲从业者被藐称为“戏子”,罕有文献史料记载。从事戏曲表演者,因常与观众见面,还常被观众所津津乐道。而剧作家等“幕后英雄”,则罕为人知。加上以往保留下来的闽剧剧本,很少署有剧作者姓名,更罕见剧作家的生平介绍,因而往往易被人们淡忘。

《闽剧史稿》

  叶邦煊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们在编写《闽剧史稿》中,也仅查到并记述了他民国9年(年)左右编写的《烈女仇缘》、民国17年(年)左右编写的《嘉桂岭》、民国19年(年)编写的《凤仪亭》,而未能对他的生平和创作做更多的介绍。

  与“善传奇”闽剧班休戚与共的一生

  叶邦煊生于清光绪十年(年),卒于民国27年(年),闽侯县青口镇扈屿村玉山叶氏人。自幼读书,参加过清末科举考试,以文思敏捷闻名乡里。

闽侯县青口镇

  《扈屿乡土志》记述,商号“品中有”林老板下乡途经仙霞山白猿洞遇暴雨,无处躲雨而得病,病愈后出资在此建避雨亭。亭建成后请叶邦煊题联,他挥笔立就:“仙子餐霞小小兹山藉修清品;中途遇雨行行有客且住吾亭。”24字联中,巧嵌“仙霞山”地名和“品中有”商号名。他为泰昌钱庄和长美米行老板叶家行撰写的对联“泰来否去五世其昌;长治久安再中有美”,也巧嵌了钱庄和米行的名号。他的折枝诗“阵地”第一唱“阵排背水韩为汉,地筑长城秦守胡”,还甚得末代帝师陈宝琛的赞许。

  民国2年(年),“善传奇”闽剧班创办之时,叶邦煊即与大义乡好友陈佑榕同到福州参加该闽剧班,分别担任编剧和“戏教师”(负责教戏,近似现在的导演)工作。民国11年(年),由于郑奕奏倒嗓,关传胜离班,营业大受影响,原班主宣布收摊不干。该班经理张友梅联合编剧叶邦煊、教师陈佑榕、乐师杨五妹、“长月师”(业务主管)石美圭等五人为股东,组成共同管理决策的“五部堂”接办。民国27年(年),战时省会迁往永安,福州戏景萧条,张友梅等“五部堂”无奈决定停业。该年底,叶邦煊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从29岁至去世时55岁,叶邦煊一生的主要时光,是在“善传奇”闽剧班度过的。从“善传奇”闽剧班创办直至停业,叶邦煊始终是该班编剧和艺术骨干。他热爱“善传奇”闽剧班,与“善传奇”闽剧班休戚与共。当原来的老板因为赚不了钱宣布收摊不干时,他毅然变卖祖产投资入股,联合五位股东保住了“善传奇”班;当某资本家“少爷”侮辱艺人引起纠纷,“善传奇”班遭勒令解散之际,他不畏权势挺身而出,为艺人仗义执言,平息风波,再次保住了“善传奇”班;当因日寇侵略,“善传奇”班无奈被迫停业,他也心力交瘁,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闽剧班社在观众中最享声誉的,是被俗称为“三乐一奇两头羊(福州方言中‘羊’、‘然’同音)”的“旧赛乐”、“新赛乐”、“三赛乐”、“善传奇”、“赛天然”、“庆乐然”六个班社,又有“三乐(指‘旧赛乐’、‘新赛乐’、‘三赛乐’)不如一奇(指‘善传奇’)”之说,观众更把“善传奇”视为最优秀的闽剧班社。“善传奇”班在观众中能有这么高的声誉,是和该班叶邦煊等艺术骨干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

  慧眼识才,关爱、培育后辈

  “善传奇”班之所以在观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在于它重视培养艺术人才,培育了很多在闽剧界出类拔萃的表演、导演艺术家。“善传奇”班是从办科班起家的,先后培育了“传”、“卿”、“亭”、“芳”等辈艺徒。叶邦煊为培育这些艺徒倾注了心血。

  从“传”字辈“善传奇”班第一批艺徒开始,叶邦煊就协同陈佑榕、林金福、吴仙宝等教戏师父修改、“翻编”(移植)“曲底”(剧本),教艺徒读“曲底”(剧本),为艺徒传授《紫玉钗》、《拜塔》《八美楼》《梅玉配》《碧玉串》(即《姑伴嫂眠》)等剧目,培育了旦角郑传康(即郑奕奏)、萧传浩,小生关传胜,武生关传庚,文武生江传柱、詹传顺等闽剧著名演员,赢得观众“三乐不如一奇”的赞美。

《梅玉配》剧照

  “卿”字辈艺徒中的陈芝卿,是叶邦煊发现其从艺的潜在素质,鼓励其不惧“开祠堂门驱逐出族”的族规,到“善传奇”班师从陈佑榕学艺,还先后编写了《孟丽君》《五凤吟》《朱砂记》等剧本,让他担任主演,助其成名。

  “亭”字辈的晋响亭,十分好学,叶邦煊不但支持他多方学艺,还让他帮着抄写剧本,向他传授编剧经验。晋响亭17岁出师时,班中任何角色都能演,不论哪位演员临时不能到场,他都能立即顶替救场,成为班里不可或缺的台柱;晋响亭22岁兼事排戏;25岁与高尚品、詹传顺合编《六美图》和连台本戏《少林寺》,成为闽剧界少有的能演能编尤善于导演的杰出艺术家。

  “芳”字辈的林芝芳,也是叶邦煊介绍到“善传奇”班师从陈佑榕学艺的,并编写了《嘉桂岭》《妙善哀史》《窦氏女》等剧本让林芝芳主演。林芝芳尤以演出其中的《嘉桂岭》影响最大,香港联星唱片公司曾录制其流行唱段发行国内外,使之饮誉榕城,驰名海外。

  郑奕奏、陈芝卿、晋响亭、林芝芳等闽剧优秀表演、导演艺术家,生前提及叶邦煊时,都尊称他为“恩师”。

郑奕奏

  尽心尽力为“善传奇”班编写剧本

  “善传奇”班之所以在观众中有很高的声誉,还因为它演出了许多得到观众赞誉的剧目。“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好的剧目,首先要有好的剧本。叶邦煊不仅配合吴仙宝“翻编”(移植)《梅玉配》《碧玉串》《凤阳花鼓》等剧本,为“善传奇”班编写了《烈女仇缘》《孟丽君》《五凤吟》《朱砂记》《嘉桂岭》《妙善哀史》《窦氏女》《三巧儿》《秋兰送饭》《凤仪亭》等剧本,还支持、推荐该班演出了严天铎编写的《黛玉葬花》《晴雯补裘》《黛玉焚稿》《孟姜女》《杜十娘》《万花莲船》《木兰从军》(又名《花木兰》)、《珍珠衫》(又名《顾相如吃饼》)和时装戏《新茶花》《孤儿血》,邹元启编写的《橄榄记》,晋响亭、高尚品、詹传顺合作编写的《六美图》和连台本戏《少林寺》等等,这些剧目,当年都曾脍炙人口。从该班演出剧目能取得很好效果可以看出,自创办开始即在该班主要担负编剧工作,后来又成为该班管理决策的“五部堂”股东之一的叶邦煊,在为该班编写剧本上的尽心尽力。

(来源:《福州晚报》·徐鹤苹)









































儿童白癜风能治得好吗
引发白癜风原因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ouwanbao.com/bbfz/16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